的味道,如同阅尽沧桑后的淡泊,但是又带着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

    猪杂,酸辣鸡杂,糟猪蹄和猪蹄黄豆汤,已经可以在北城撑起一家食肆。

    孙三勤奋,学了之后便每天开始练习,他的两个兄长也没有嫉妒,而是在每天忙碌之后,开始品尝。

    他们梦想就是成为优秀的厨子,所以对于味道的把控更加的苛刻,追求着每一个细节。

    可就是这样,孙三做出来的不那么成功的食物,也有行商争相购买,哪怕不多,也愿意吃个新鲜。

    这大大鼓舞了孙三的士气,更加的努力和认真。

    而就是在孙三辛苦练习的时候,满囤在南城的糕点食肆已经到了最后的筹备阶段。

    南宁多世家贵族,秦晚词也没带几个孩子,开始带着满仓进行学习到的糕点的最后的把控。

    最初的两道糕点,是秦晚词做过的千层油糕和翡翠烧麦,这两种糕点,都是将糖运用到了极致。

    其次就是桂花糕,如今桂花正是时候,到西城去收购,哪怕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天也能摘上十几斤的桂花。

    满仓的刀工还不是很高,无法做到像秦晚词一样将一块糕点都雕刻成桂花的花瓣。

    秦晚词打造了专门的模具。

    统一的一面都是晚记的标识,而另一面,方糕是什么都没放,到时候撒上桂花花瓣,就是白雪红花的美景。

    鱼胶粉做出来的水晶桂花糕爽口清香,价格也更加高一些,一面是晚记标识,另一面则是压好纹路的桂花图案。

    模具里统一的图案,少了一丝灵气和鲜活,但是也美丽异常,小巧精致。

    而最后用糯米做的桂花糖糕,也是统一的模具。

    这些满仓已经游刃有余。

    满仓对于这些糕点,却是精益求精。

    尤其是这段时间,每天都在练习,对于甜已经完全领悟。

    无论是蜂蜜的甜香醇厚,还是蔗糖的妙趣横生,他都已经能掌握。

    千层油糕,翡翠烧麦,桂花糕,绿豆糕,红豆糕,驴打滚,南瓜糕,还有那稀奇的布丁。

    糖在这些糕点的运用上是千变万化,但是又殊途同归。

    他每天感受着这糕点的甜香,都能感受到愉悦和满足,他很难想像,曾经,他还是一个饭都吃不饱的,面对未来茫然又没有想法的少年。

    而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有了他的师父。

    看着那琳琅满目的糕点,满囤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师父,再造之恩……”

    他泪流满面,哽咽的说不下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