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没错。

    一只螂灭。

    在徐云的坚持之下。

    这个原本他提出但被当场否定的公司名称,最终成为了这款灭蟑药的产品名。

    虽然这个方案离他的最初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树人先生说的好。

    华夏人都是折中的嘛。

    随后徐云沉默片刻,打量了一番胶剂,对钱广林问道:

    “钱厂长,目前我们每天的蟑螂药产能是多少?”

    钱广林显然早就做好了功课,闻言立刻表情一收,    说道:

    “目前我们车间内有三条生产线,平均三个小时可以生产一轮成品。”

    “不过由于涉及的反应很多,均质系统的有效容积只有10l,灌装生产线效率是每分钟30支。”

    “胶剂的密度要高于水,一克胶剂的体积大约有2.2毫升,也就是生产供给速度要低于灌装速度。”

    “正常两班倒的话,咱们每天大概可以生产蟑螂药1万支左右,    加班情况下可以生产1.5到2万支。”

    徐云微微点了点头。

    他没从事过化工的生产事宜,但他曾经看过一则云南白药的智慧工厂新闻:

    那个智慧工厂的生产面积是113亩,9条超大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总长度超过了400千米。

    其中生产速度最快的一条生产线是每分钟510支,其余的是每分钟300支。

    而自己这家工厂的生产面积只有两千多平米,生产线的投入主要在工艺上,速度并非强项。

    综合当面来说。

    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设备精度、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无法和云南白药的厂子相比。

    加上徐云从某个从事诺氟沙星软膏生产的朋友那儿得来的信息判断

    一天1万支的产能,差不多也就是这家工厂的标准产能了。

    想到这里。

    徐云又扭了扭蟑螂药的盖子,将其中的胶剂捏了点出来,对钱广林问道:

    “那么钱厂长,成本呢?一支要多少钱?”

    “成本啊......”

    听到成本二字。

    钱广林原本笑吟吟的表情顿时沉重了不少。

    只见他沉默片刻,缓缓道:

    “徐博士,我们的产品涉及到了很多特殊反应,其中有些还需要用到分子探针确定靶点。”

    “因此在成本方面,咱们的价格要比寻常胶剂...或者说同类的吡虫啉产品高上许多。”

    “根据我们的仔细核算,不包括预置的设备成本和未来的运输成本在内——也就是单在生产环节中,一支8克吡虫啉的成本就要接近七块钱。”

    “如果算上运输成本和排污、电力之类的支出,单支成本大概会达到7.8这個数字。”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华夏币。”

    “7.8么......”

    听到钱广林报出的这个数字。

    徐云的面色亦是凝重了不少,眉头微微拧了起来。

    虽然他才刚从羊城回到庐州,还没仔细看过试生产的报告,在一些细节方面暂时不太清楚。

    不过钱广林既然敢在田良伟和郑祖的面前说出具体数字,想必成本是没太大问题的。

    八克成品。

    成本7.8华夏币。

    这个数字要比当初他和裘生初算的量产成本还要高不少——当时他们模拟计算出的数字是综合成本6.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