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

    虽然在之前的联系过程中,刘渤生就曾经听李觉提及过老郭等人对那个“气象多普勒雷达”原理的争论。

    但老郭和陆光达等人毕竟不是专业的雷达研究者,因此他们的描述更多还是偏向于纯理论方面。

    可眼下从孙俊人的反应来看......

    气象多普勒雷达似乎还涉及到了实物....也就是海对面的某些具体项目?

    想到这里。

    刘渤生的内心忍不住冒出了一股好奇,连忙对孙俊人说道:

    “孙院长,你别着急,电报我待会儿就让部里的同志给你传过去,这事儿你就放心吧。”

    简单安抚了一句孙俊人后,刘渤生便又问道:

    “话说孙院长,不知你提到的海对面有关多普勒雷达的绝密项目是......?”

    “.......”

    电话对头的孙俊人沉默片刻,不知道是在整理东西还是平复心绪,过了一会儿方才说道:

    “没错,海对面有一个相关的项目,只是它的保密级别比较高,所以光达他们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不过渤生同志你本就在知情名单内,所以和你简单说说倒也没什么问题。”

    听闻此言。

    刘渤生本就猴精猴精的招风耳立马就八卦的竖了起来。

    吃瓜.jpg。

    随后孙俊人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大概在两个月前吧,保密部门的同志收到了一批从海对面传递回来的情报——对了,221厂的那批外国文献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情报总数不小,除了那批国外文献之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多个方向的绝密信息。”

    “其他类目的情报我不太清楚,不过其中有一条和雷达研发有关,就是海对面成立了一个叫做nexrad的项目,主要就是为了研发气象多普勒雷达。”

    “项目的领头人是乔治·惠尔顿,也就是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提出者。”

    “根据情报显示,海对面对这个项目非常看中,第一期就批了400万美刀的经费下来。”

    听到900万这个数字。

    刘渤生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室温都随之升了0.1度:

    “好家伙,第一期就400万美刀?”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那架科罗娜卫星的造价才1900万美刀吧?”(后世另一说法为2600万,我采纳了1900这种。)

    “是啊,400万美刀呢。”

    孙俊人感慨的点了点头,心中暗骂了一句土财主,接着又说道:

    “不过气象多普勒卫星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整个项目最终还是为了完成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发。”

    “也就是与同样处于雏形阶段的宙斯盾系统、amsa计划、弹道导弹探测结合,形成全新一代的三位一体格局。”

    “所以渤生同志,我才会说国内不可能会出现气象多普勒卫星的技术——海对面八字都还没一撇呢,咱们哪可能会窃取得到?”

    说道最后。

    孙俊人不禁摇了摇头。

    作为曾经通信兵部的副主任,孙俊人在很多情报方面,要比很多同级别的同志了解的更深入一些。

    因此对于陆光达、老郭甚至刘渤生等人而言颇有争议的气象多普勒雷达研制,在他看来几乎没有任何落地的可行性。

    电话对头的刘杰显然也理解了孙俊人的意思,只见他沉默片刻,忽然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孙院长,我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