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半数换血,局面必然为之一新。

    这时紫菱沏了茶,又叫一个小丫头端着一盘果子上来,笑着对徐春君和郑无疾说:“姑娘,姑爷想必是口渴了吧,快润润喉咙再说。”

    徐春君就问她:“怎么不见你家妞儿?”

    “在后边假山掏蟋蟀呢!”紫菱说,“哪有半点女孩子家的样?整日里淘气得要命。”

    “小孩子可不就是喜欢玩儿。”徐春君说,“何况女孩儿家懂事早,其实淘气不了几年。”

    紫菱又说:“前儿姑娘让我查实这州中有多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已经拢过了,共有两万六千三百八十二位。”

    在京城的时候,紫菱也一直帮徐春君管家,能看得懂账目。

    郑无疾听了就问:“夫人这是要做什么?”

    徐春君笑道:“大人会完了这陈州官场上的人,接下来那些商户也会纷纷前来。

    只是还没到大人休沐的时候,他们不好轻易登门拜访。

    既然肥羊送上门,多少也要薅下一把羊毛来。

    我叫紫菱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统计清楚,是想着等到重阳节的时候,给这些老人送酒送棉衣。

    至于这钱么,当然是富商老爷们出了。”

    这些商人登门自然是要贿赂官长的,郑无疾又不能真的贪污,但是白白放这些人走又太不划算。

    这些商人与官员勾结,多积不义之财,适当的敲一敲竹杠未尝不可。

    反正各地官员都有向当地商户乡绅募集善款的先例,且又有宣扬孝悌之责。

    “好主意!好主意!”郑无疾抚掌大笑,“些许钱财对这些人来说称不上九牛一毛,可对普通百姓人家来说,一身棉衣却是大事。

    我本来也有意做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好大喜功之徒。

    所以这一步棋非走不可。”

    郑无疾早和徐春君商量好了,到陈州来绝不能以铁面清官的身份示人。

    就是要亦正亦邪,让对方分不清是敌是友,然后浑水摸鱼,伺机而动。

    这时离吃午饭还有些时候,郑无疾到前面去再料理些公事。

    徐春君也想着该给家里写信了,他们到这里也已经半个月。

    得告诉家里人一切平安,叫他们切勿挂念。

    叫阿蓑去拿文房四宝过来,她就在院中的石桌上写。

    院中有微风,墨迹容易干。

    写完了就可以装起来,寄出去了。

    徐春君给家里写信,报了平安后,又给三姑姑和姜暖单独各写了一封。

    没有给岑云初写,她觉得淮阳王极有可能查看他们寄出的信件。

    和岑云初最好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