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在那里主持着。”

    “姑父的学问好,被征召是在情理之中。”徐春君说,“道启给我写信说的,还说刘先生讲的太细了,他听不惯。”

    “道启这孩子太聪明了,刘先生已经说教不了他了,让再给找别的先生呢。”徐琅说。

    “那姑父可有合适的人推荐?”徐春君对弟弟的学业很是关心。

    徐琅小声对他说:“皇上和皇后要给太子找两个伴读,你姑父说想让道启去。”

    “那思难和思义呢?”徐春君问。

    “思义那孩子倒还行,思难是一点儿也不肯读书的,可不能让他去。”徐琅连忙说,“他闯祸倒是有一手。”

    “姑姑也别这么说,思难不喜欢读书,说不定他的造化在别处呢,老天生人总是各有其用的。”徐春君说。

    “随他俩去吧,我这也是老来得子,只要他们不为非作歹,知道善恶,我也就不求别的了。”徐琅说。

    秦氏笑眯眯走过来说:“五姑娘,我一直在后头忙活着,这会儿才过来看你,一切都好吧?”

    “太太也一切都好?”徐春君笑着拉住秦氏的手,“我一回来就让你辛苦。”

    “这不是应该的嘛,可别说这些见外的话,大伙儿都想你了。”秦氏如今是三房主母,伶俐能干,很得人心。

    她跟徐春君说了一会儿话,又得去忙了:“你且坐着,我还得到后头看看去。”

    “太太快去忙吧,我回到家随便着呢。”徐春君忙笑着说。

    说了一会儿家常,徐琅又小声问徐春君:“无疾得了皇上的褒奖,这次回京来必然是要升职的。”

    “这个可不敢说。”徐春君一向稳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咱们做臣子的只管听候吩咐就是,可不敢妄想别的。”

    “你也太小心些了。”徐琅笑了,“我把话说在头里,无疾这次必然是要升职的,而且多半留在京中。”

    徐春君往下没说什么,恰好孩子们冲进来闹闹嚷嚷的,说要放炮仗。

    宋氏说道:“这才什么时候呀?就要放炮仗。好好的出去玩儿一会儿,别放了学在家就知道胡闹。”

    “三嫂子回娘家去了,听说他母亲身子有些不大好?”徐春君问。

    “可不是,她前几天走的时候还说呢,本来想在家等着你,谁想娘家那头又有事。”宋氏说道,“老三这个媳妇儿是顶好的。”

    “等我明日容出空儿来,到三嫂娘家去看看吧。”徐春君听了就说,“这既是给三嫂长脸,也是给三哥脸上增光。”

    “我昨日去看过了,你再去就叫大嫂子陪着你去吧。”宋氏说,“你呀,礼数总是这么周到。”

    过了一会儿该吃午饭了,丫鬟们穿梭着上菜,屋子里酒香菜香,众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