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这儿吧,安平认得出宫的路!”袁隽向春和致礼,姿态放得很低,却是出自真心,这位随侍顺和帝身侧的大太监对自己始终怀抱好意,让袁隽十分感念。

    “谢公主体恤!公主心善,自有好报,万事定能得偿所愿!”春和伴君多年,对圣心揣度极准,此时亦不吝再向袁隽作了一番表示。

    “谢您提点!”袁隽想起方才仁和殿内,顺和帝双颊较一月前又瘦削不少,但两眼却异常明亮有神,心下有些不安,遂又补上一句:“陛下平日饮食起居,都劳您多上心了!”

    “老奴职责所在,请公主放心!”春和行礼后,返身疾步回了仁和殿。袁隽独自走出几步,迎面就见领着宫女款款而来的乐平公主唐迪。

    “安平公主,今日面圣可还顺利?出来得这么快,怕不是又用滚的了?”

    “唐迪,我知你一见到我便心里不爽快。”袁隽不怵唐迪,自也不会轻易受激,但人活两世,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下回若远远瞧见我了,记得绕道而行!”

    人若犯我,有债必偿!

    “袁隽,你!”

    “乐平公主,入口的东西,凉了伤身。”袁隽瞥了一眼宫女捧奉着的玉盅,“圣上的吃食要紧,别耽误了。”语毕,再不理会唐迪情态,昂首从容离去。

    春和既肯明言自己能“万事得偿所愿”,当八九不离十,只不知确切的旨意何时下达,为此,袁隽不肯离府半步,守了两日,终于等到传旨的宫人,却是小姜后召其入坤和殿。与袁隽印象中的坤和殿颇为不同,此间布置、摆设变得十分简洁,小姜后素衣轻钗,倒显出不错气色,不似姜姝口中的幽怨不忿。

    “前日,姝儿入宫,只为一件事,求本宫为安平你操办及笄嘉礼。”姜姝自入国子学旁听课业后,与袁隽走得很近,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嫡亲家姐看得清清楚楚,有鉴于此,小姜后心中已暂时将袁隽作自己人看待,讲话开门见山。

    “姜姝?”

    “是。本宫只有姝儿一个嫡亲妹妹,当年本宫入宫,她尚年幼娇惯,待宁国公府阖府来京,她这唯一的嫡小姐更被养得心高气傲。如今,难得姝儿肯为安平你来求本宫,本宫如何能不答应?”

    “娘娘不必为安平操心为难。”

    “废什么话?我既然答应了姝儿,便没有不办的道理。再者,女子十五生辰当日行及笄礼本就是大事,明日就是四月十九,我且问你,都准备什么了?”小姜后挥退一殿宫人后,说话更是直截了当,竟连自称都改换成了“我”。

    袁隽不得不承认,连日事多,自己起初确实是没太在意日子,等后来祖父入狱便更没了心情。她知道吴叔有在偷偷张罗,服、饰、器、乐尚且好办,但主家尊长不在,筮宾、戒宾实在有心无力。

    “家里如今这样……还行什么嘉礼?”袁隽并非第一次满十五,内心对及笄礼并无太多期待,连带语气也有些不以为然。

    “糊涂!你是安平公主,堂堂大楚公主的及笄礼怎可等闲视之?便是你自己不在乎,天家颜面呢?你说‘家里如今这样’又是怎样?陛下不是你的亲舅舅吗?父母不在了,舅父难道不是尊长、不够主持及笄礼吗?再说,你祖父也在呢,他若见你于人生大事如此不在意,非得自责自疚不可!”

    “娘娘,您方才说祖父……怎么?”袁隽敏锐地抓住小姜后用词中的关键。

    “姝儿入宫见我那日,我知你也曾到仁和殿回话,想着等你走后,寻陛下探个口风,快到仁和殿时,知道乐平也在,便决定等一等,倒等出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陛下罚了乐平。

    这几个月来,特别是春狩回来,陛下头一回斥责乐平,更让其思过,原因是:太子禁足东宫日久,但亲妹妹乐平却从不曾替兄长求情。

    我又知那日是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