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核心部队没了,其他的士卒,不过是一盘散沙。

    王易的部队是经过重新整编的,在现代的纪律性培养和纪效新书这种冷兵器最强练兵之法练出来的,只要融入部队,就是部队的一份子,更何况屯田和后勤,解决了士兵的后顾之忧,刘备现在的这些正规军,都是核心精锐,不分一线二线。

    孙策却没有这样的手段和时间来整编部队。

    就算有时间,也没法像王易这样如臂使指。

    “伯父,不能犹豫了,要从后方调兵了,虽然王易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让我们从后面调兵,可是现在我们也只能这样做。”周瑜对孙策道。

    孙策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王易的战术思路其实从一开始就暴露得很明显,不管是一直囤兵在丹徒和曲阿城下,还是在水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袭击粮道,或者是现在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高台,都是为了让孙策调的兵上来。

    可是孙策只能这么做。

    不然的话,就曲阿城里这五千人,在王易真正发起攻城的时候,用不了两三天,说不定就会折损殆尽。

    而且在王易最开始发起进攻的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士卒肯定要死很多人,现在曲阿城里都是他最精锐的那帮部下,当然还是需要调换一些二线部队进来,以免精锐部队折损太多。

    这不是孙策太过冷血,而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只能这么做。

    在不知道王易要怎么进攻的情况下,很多经验,是要靠人命才能够获得的!

    不管是精锐还是二线,都只有一条命。

    这是很现实的态度,再爱兵如子的将领,在这个时候,都会做出冷血的选择的。

    孙策准备去调兵了,周瑜则在思考。

    现在两座城里一万人,水军一万人,两座营寨各五千人,毗陵一万人,这就是四万人了,孙策现在能用的也就是十万人,其中至少有四万人是需要镇守丹阳和会稽各地的,能在吴郡的,撑死了也就六万人,现在两万人里,阳羡有三千,那是不能动的,要调兵,就只能从乌程由拳吴县娄县这四个地方调兵了。

    这些地方都是孙策的老地盘,倒不用驻守太多兵马,下点狠心的话,一万五千人都可以抽调出来,再从毗陵城调一部分兵马,那就可以凑出两万预备队,刘铭的人再能打,只怕也难以经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