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影,永远的留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易还没变声的嗓子,吼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似乎一股电流从上而下,瞬间就流遍了献帝的全身,让他忍不住的战栗起来!

    此情此景,此诗此句!

    献帝感动了!

    不得不说,不光要做,还要会说,才能够留下最深的印象!

    献帝这一路行来,从长安到洛阳,几次大败,无数忠勇的士兵与臣子战死,却并没有给献帝留下多深的印象,此刻王易做的事情,和之前那些人做得也差不多,却让献帝无比的感动!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两句诗念得太好了 ……

    曹操的部队开始迅速开拔,而王易率领一千徐州军,拦在了驰道之上。

    汉朝力量鼎盛的时候,曾经重新过秦朝就有的”秦直道”,这些路连接了帝都与中原的各大城市。让帝国的行政能够迅速地传给各地,然而随着汉朝力量的衰退,这些驰道,也就逐渐的废弃了,只有一些地基还在,可是沿着这些驰道的地基去走,也比普通的官道要强。

    从洛阳到鲁阳,就正好有这么一条驰道,将洛阳、梁县、鲁阳连接了起来,大军行动起来,比走其他的路,要快捷得多了。

    这是必经之路,所以拦在这里,就一定能够阻挡追兵。

    “为了天子,我们当然可以拦在这里,可是明明可以让曹操的人马拦路的。”太史慈有些奇怪地问了王易一句。

    他不在乎做这样的事情,不过想想是替曹军阻挡追兵,就感觉有点不划算。

    “我等看似壮烈,却似危实安。”王易笑道。

    “子义,你还不了解明世侄儿吗?他什么时候吃过亏。”关羽捋须笑道。

    “还是二叔了解侄儿。”王易嘻嘻一笑,然后对太史慈道:“师父,追兵一定是杨奉派来的,骑兵在先,要动起来快得很,而他其他的步兵,想要追上来,没几个时辰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拦住他们的骑兵就行了。骑兵是杨奉手下最精锐的一批力量,你猜他会派什么人来带队?”

    太史慈恍然大悟:“那非得徐公明不可。”

    “正是如此。徐公明此人虽然委身于贼,可是深明大义,又和二叔交好,我们拦在此处,以大义训之,还担心会有什么危险吗?而且我看徐晃也不愿意在杨奉手下多待,到时候晓以大义,就算没法把那几千骑兵也弄来,至少能得徐公明这样一员大将,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