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

    当然,王易也清楚,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最多也就是在近海航行,最多也就

    是发现夷州--也就是后来的台湾,孙策他们要出海的话,无非就是朝着东南亚方向而去,一路沿海,寻找落脚点,然后逐步的探索东南亚的情况。

    或者往北而去,从三韩那里出发,然后发现日本……

    在具备更出色的远航能力之前,大汉的航海,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水准罢了。

    毕竟现在的海船,还是靠人力驱动的,就算可以用指南针来寻找方向,可是在获得蒸汽动力之前,人类想要横跨整个大海,依旧只是一种奢望。

    到达东安之后,王易率军休整了几天的时间,人在海上飘久了,就容易缺乏维生素而引起败血症,虽然每次出发的时候蔬菜都带了不少,还带了许多大豆发芽,可是有机会上岸,还是要多上岸的。

    除此之外,刘晔设计的大黄安装上海船的设计图,也终于送来了。

    之前看海船的时候,王易就觉得差了点什么,本来他想着要把投石车装上海船的,万一碰到敌人的话也可以远距离打击,不过和刘晔讨论了之后,就立即被精通工艺的刘晔给否决了,海上波浪起伏,船只也是不断起伏的,投石车本身精度就非常之让人一言难尽,在平地上都很难打准,就别说是在船上了。

    不过传统在雄城墙头上使用的强弩大黄,倒是很适合在海船上使用,只要把弩箭改造成搭钩那样的箭头的话,撞上对方的船体,就能撞个大洞,然后用绞盘把搭钩拉回来,就能撕裂对方的船体!

    而这样的大黄弩,哪怕是在江面上作战,用来对付对方的楼船,也是很有用的。

    听了刘晔的说法之后,王易击节叫好,这确实能够让海船以及楼船具备远距离杀伤力,而且也能够改变未来水战的方式。

    这种超越现有作战方式的东西,王易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可以让他的部队在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占很大的便宜。

    现在水战用楼船的其实很少,毕竟不是每次水战都在长江这种宽阔的江面上,的是在比较狭小的地方进行,所以朦里走舸斗舰这种中小型船只才是主流,而作战方式也比较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