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就容易得意忘形,先在佐官的位置上打磨一下,对他自己对老百姓,都好。”庞统继续道。

    孟建等人都沉默了,他们自认至少是州郡之才,也就是说哪怕是太平盛世,他们也是冲着一州刺史或者是一郡太守去的,一郡太守是两千石的高官,那么可没有州牧,郡太守已经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极限了。

    可是他们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不在底层多了解一下,骤然得到高位,面对纷乱的事,也是容易昏头的。

    “不管是下面的乡、亭,还是高一等的郡、县,组织结构基本就是这样,主官加若干个佐官。佐官负责地方的具体事务,主官负责调和指挥。所以主官一定要有在佐官位置上做事的经验,不然就容易被佐官蒙骗。而佐官因为有可以升为主官的机会,也会督促主官做得更好。县一级的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就算是

    没有完成的事情,也可以作为政绩来汇报。比如治理当地的淤田,在你任上,做了一半,也是你的功劳,接替你的把剩下的做完,则是他的功劳。郡一级的同样如此。”庞统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可惜我只观察到这里,剩下的,都没有机会去观察。”

    “差不多了。”石韬笑道:“一叶便可知秋,哪怕是管中窥豹,也能见一斑。至少皇叔治下,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并不会导致天下大乱,虽然分走了士子的权力,却同样赋予了士子治理国家的道路,相对而言,和之前的变化,并不大。”

    “不大?我看很大!”孟建却哼了一声。

    “愿闻其详。”石韬愣了愣。

    庞统则是微微的笑了起来,石广元志诚君子,善于观察细节,孟公威性格急躁一些,不过他的眼光在整体上,就比石广元要长远一些了,这两人的长处正好相反,却交情过人,也算是一个异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