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思索,还请荀卿代我想一想。”天子虚弱的道。

    听到天子这么说,荀彧就更放心了一些,不过现在他认为可靠的人,都是有用的--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能够派出去做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的人,也就朝廷里那些专门用来装点门面的大儒们了。

    以前这样的人不少,然而最近十几年乱世,不少人都被害或者逝世,比如卢植已经病逝了,黄琬协助王允诛杀董卓之后,就被李郭所杀害,马日碑去淮南求袁术奉迎天子,反而被袁术软禁,郁郁而终 ……

    现在朝廷里能装点门面的,也就那几个人了。

    “太常杨彪,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可代表朝廷。”荀彧道。

    天子微微点头,表示同意这个人选。

    “将作大匠孔融,圣人之后,儒林宗师,可代表士林。”荀残再次道。

    天子再次点头,这个人选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荀彧接下来思考了很久,他知道只有一个人选可以代表皇室了--可怜现在朝堂上,一个汉室宗亲都没了 ……

    可是那个人放出去,真的可以吗?

    荀彧就在犹豫这个。

    不过也没办法了。

    所以荀残只能叹口气,然后道:“卫将军董承,位高权重,又是国丈,可代表皇室。”

    天子迟疑道:“国丈伏完是不是更合适?”

    “伏国丈虽然是皇后之父,然而官职较低,只怕没法代表皇室,只有卫将军最合适。卫将军乃董太后之族侄,董家两代服侍皇室,再合适不过了。”

    荀彧或者是平心之论,代替天子去还愿,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做的,他说的这三个人,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

    天子微微点头:“那就依荀令君的意思。”

    荀彧点了点头,话已经说了,再犹豫就没什么意思,大不了派人好好的监视一下董承,也就是了。

    当下朝廷就开始动了起来。

    虽然现在朝廷没什么威仪,可是这种事情动起来,倒是很快的,没两天,杨彪、孔融,加上一个董承,他们就浩浩荡荡地准备出发了。

    出发的时候,荀彧得到消息,董承是一个人出发的,就带了几个下人,家人一个没带,和杨彪孔融一样,这让荀残也只能放下心来。

    人家人都不带,应该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