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并州呢?

    难怪刘备的势力这些年来,就是这么稳扎稳打的在膨胀着,吞下一块地盘,马上实力就增加一块,一直到现在,成了天下第一大诸侯!

    就算这样,他们也是一步一步地,营造着最合适的环境。

    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几乎彻底地解决对手!

    这样的手腕,这样的实力,这样的大局观!

    袁熙想想,不得不有些羞愧。

    当年自己父亲还是如此的雄心勃勃,结果呢?被王易抓住空子打了一次,地盘就四分五裂,父亲死在乱军中,自己三兄弟两个做的俘虏。

    公孙康则在感叹自己父亲的决定明智一-当年父亲在知道刘备掌握了渡海的技术之后,立即就选择了投向刘备那一边,每年不知道给刘备那边提供多少良马,

    很多时候甚至都是成本价--如果当时父亲不这么做,刘备也有的是办法来对付辽东吧?

    刘备能够直接从青州出兵过海来打你的辽东,你辽东再远,又能有什么用?

    早投降,还能获得立功的机会和好的位置,真等到刘备兵临城下了,最多也就能够当个富家翁了啊。

    想到这里,公孙康的心倒是坚定了许多,抱着这样的大腿,以后公孙家就算当不了辽东王,起码也能有个与国同休的富贵啊。

    “破敌就在今晚。王雄这两天去了少使君那里好几趟,已经定好了策略。少使君他们的军营里,就是一个大陷坑,把他们坑进去一批人再说。而在四周,少使君也准备了十路兵马,准备四处围追堵截,公孙太守,你的人马,到时候就要堵在大营之外,尽量的迫降那些草原上的骑兵!这一役之后,北疆至少有十年的安定,等少使君腾出手来,就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了!”阎柔低声说着,眼里冒出了坚定的光芒。

    “没问题,我麾下有一半都是甘将军带来的徐州精锐,他们就是起这个作用的!我们到时候守住大营,就守住了退路。”公孙康笑道。

    河间的这一战,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幽州的联军前来的时候,也是威风凛凛,然而结束得,却非常的快。

    后世有人感叹,王易用兵,如猛虎噬人,往往潜伏良久,做下了无数看似无用的功夫,一旦暴起,就会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

    从他第一次单独带兵,潜伏在汝南开始,就一直是这样。

    攻寿春,潜伏了大半年,然后趁着袁术的大军在外,一举端掉了袁术的老巢。

    战孙策,僵持了几个月,然后从海上突袭,袭击了孙策的老巢乌程,断掉了孙策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