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可思议的是门却打不开。

    无论推还是拉,用力转动门把手看都纹丝不动。

    如果这是起床后发生的现象,我就会有点恐慌了。但正在刷牙、逐渐恢复冷静的脑浆并没有太大动静。

    漱口再思考。

    难道是一进门就锁死的结构吗?而选择牙刷和剃须刀这两种方法的另一边可能就能刮胡子了。考虑到以后要上班,与其刷牙不如先刮胡子好吗?

    比起那个,我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能还是半夜。

    不管发生了什么,现在也只有前进了。因为我再也回不去后面了。

    再看两扇门,右边写着“咖啡”,左边写着“茶”。

    恐怕外面肯定会准备咖啡和茶。所以选择只能选其一。但是,即使写着咖啡和茶,如果不知道那是什么种类的话,选择的参考要素也是很少的。

    只是我决定早上喝咖啡。这不是主义或嗜好的问题,而是作为习惯刻在身上。

    打开写着咖啡的门。一条腿的圆桌上一个热气腾腾的陶瓷马克杯。旁边放着茶匙和两杯牛奶。

    “哦。”

    的感叹之声。我决定早上吃加牛奶的无糖。给我准备这个的人,你知道的。

    一个疑问浮出水面。

    我手里拿着马克杯。把手要是没有最小的边,好像会烫伤的。

    慢慢地把嘴凑近,咬一口。咖啡的热气和香气扑面而来。

    以追求稳定性的大粒豆子为特征,是具有酸味的一道菜。虽然也有在世界上不怎么受欢迎的说法,但是在本地被称为三大品牌之一并不逊色。

    乞力马扎罗山。

    其受欢迎的原因是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乞力马扎罗山之雪》在本地很流行。写这篇文章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也可以理解为爱乞力马扎罗。理解文学界泰斗一鳞半爪的优越感伴随着香味、酸味和柔软的苦涩穿过鼻腔。适当的痛苦和优越感是咖啡的本质。

    “果然。”

    是有人给我准备的。我是说刚才有人在这里。刚泡好的咖啡就是最好的证明。

    门又左右坐着。

    “有人吗?”

    我大喊,没有人回答。

    再含一口,我就困在思考的泥沼里动弹不得了。

    如果有谁在,“谁”肯定知道我的嗜好,在咖啡里放了两杯牛奶。也就是说你知道我,或者你知道我的嗜好,比如你的妻子告诉你,所以你准备了咖啡,不是吗?

    在咖啡店拜托的时候总是黑心的,在公司也不加牛奶。只有早上才能进去。

    也就是说,正因为知道才会有两个牛奶,不可能出现胡乱放置两个牛奶的情况。

    或许,我选择咖啡这件事本身,被困在这个空间里的人就已经知道了吧。

    即使是在第一个房间,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如果有牙刷和剃须刀,对剃须刀产生恐惧也是无可奈何的。

    而且选好牙刷之后,我很有可能会按照往常的习惯喝咖啡。

    如果选择的是相反的茶,那么茶叶会放在那里吗?

    如果你把它放在那里,你的茶是什么?

    放着我喜欢的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