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似乎传来了童稚之时,来自父母的斥责。

    或许只是随口的抱怨,但孩子却悄无声息的记住了。

    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就照常去自己与自己玩,就像是连责怪的话是什么意思都听不懂的愚笨小孩。

    闷闷不乐的时候,听到了友人那如同天使般的声音:“有什么不开心的别憋在心里啊。”

    可真正泪水决堤之时,安慰的声音就变得无趣:“不明白……这种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一一是你自己太敏感了吧。”

    确实如此。

    幼小的罗素也知道,有问题的是自己。

    他的感情太过敏感、如同蛛网一般……蚊虫的挣扎就能引起整个网的震动,唤醒名为“恐惧”的蜘蛛前来捕食。

    就连睡觉的时候,他都会因此而做噩梦。

    梦到自己因为太过没用而被开车送到远处,然后丢掉……像是弃犬一般。

    梦到自己因为太没用而不被允许回家,自己哭泣着锤着门、却没有任何回应。

    梦到自己的喉咙说不出来话,努力想要向人解释、而对方的表情先是关心随后变得厌烦。

    ……啊,是那个时候啊。

    他无声的自语着。

    的确如此。

    从那个时候开始,幼小的罗素就明白了……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他人的立场,没有人可以共鸣他人的心理。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成为”其他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

    因此,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与争吵,误解与矛盾是非常合理的。

    若是普通人的话,或许会因此而变得成熟、懂事一些……

    也或许会变得没有那么敏感、变得没那么容易被伤害。也有可能干脆变得自卑、

    内向,不再和人交流。

    无论那种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罗素的与众不同的就在这里。

    ……他的反应实在太过激烈。

    一一如果理解不了他人的立场、如果体验不到他人的想法,就想办法去“成为”

    别人。

    有了相同的爱好、相似的思维模式、相近的水平之后,就能够与任何人成为朋友了吧。

    一一如果自己的失败太过痛苦,就去实现他人的愿望吧。

    只实现他人的愿望……胜利了同样可以共享喜悦,失败了也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一如果自己太过无能的话。

    那就不要做自己,而去成为他人。

    从最开始,就不是被动的“讨好型人格”。

    而是比那更加诡异、更加异常的什么东西。

    学习他人的特长、体会他人的喜好、感受他人的悲喜、实现他人的愿望。

    然后,成为他人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被人们所喜爱是理所当然的。

    被少数敏感的人恐惧、厌恶也是理所当然的。

    ……与其说是交朋友。

    倒不如说是,为了取而代之。

    学生时期,有着许多朋友的“首领”一般都有固定的交友圈子。

    而罗素就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很自然的打入其中。

    但被罗素模仿的人,并不像是罗素进步的那么快。

    于是很快……

    原本只在圈子边缘,但很快罗素就成为了圈子的中心。

    再往后,原本的中心就被疏远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