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想要捐钱来讨好他们的有钱人大有人在。平白无故承了个人情,以后也都是要还的——可他们毕竟不是正统的教会派,不懂、也不屑于懂那些妥协与共赢的人情世故。假如那些有钱人认为捐钱就能贿赂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可那样的话,收了钱不做事又会平白让他们得罪人。

    于是罗素干脆不让他们去收捐款,而是自己包下了所有的花销——

    如今他已经是大明星了。供养十几二十位的孤儿,还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倒是以后他们如果都要上大学的话,那却是一笔无法忽视的数目……不过那也是很久以后了。而且这些孩子们的年龄不同,分散开的话倒也无所谓。

    说不定到那时,罗素都有自己的孩子了。

    自从解放了神之容器,罗素就感觉生活一下变得简单轻松了。

    ——或者反过来说,他变得有些紧张了。

    他可以自己变成爱丽丝待在家里看书学习,让神之容器变成自己去上班或者接受采访。

    他也可以让神之容器变成教父,去处理“家族”那边的事,而罗素就可以待在家里锻炼身体、或者使用“侦探”的马甲出去刷刷存在感。

    和他们猜想的一样。在资源进一步告罄之时,公司们终于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

    不仅是总公司和直属公司,就连和巨头们完全没有关系的小公司也受到了冲击。

    这必然带来了大规模的混乱。

    但公司的意愿非常坚决——他们就是要削减人口,因此先一步将他们赶入下城区。

    罗素之前的布局的确生效了……他创立的“家族”在第一波浩劫中,吸纳了数量最多、可控性最强的优质人才。

    而那些被他们剔除出去的渣滓们,也组成了各方势力。

    在其他势力的映衬之下,由教父所创立的,刻意为了降低存在感而不取名字的“家族”,也随着其他势力的崛起而有了自己的名字。

    最开始他们将其称为“扶世教”,但教父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我们并不没有什么信仰可言,也轮不到我们来拯救世界。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称呼的话,就管我们叫做‘扶济社’吧……”

    教父如此说道:“扶持需要扶持的人,救济需要救济的人。如果公司做不到或者不去做,那么就让我们去做。但这一切并非毫无代价。但主要的卖点在于,我们总是会比‘正义’来的更加及时。”

    而这时,教父终于公布了他真正的代号:理发师。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理发师,一个能够让他放心拿着刀接近自己背后的人,一个能够帮你维持你自己无法维持的体面的人。以及这两者的结合。”

    而“扶济社”与之前的“无知之幕”与“永劫轮回”不同,它得到了教会和公司的默许。甚至上城区都有一些人加入了扶济社,寻求“必要之时的互帮互助”。

    扶济社的原则就是“有条件的施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在日后需要帮助的时候请求对方的回报,就如同银行的存款一般。

    而教父所提供的,就是“人情的借贷”。

    对于一些有些培养价值、但是需求的帮助远大于他给予他人的帮助,因此无法“支付”的那些“教子”们,教父就可以暂时用自己的面子来居中调和。

    而对于互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有矛盾或者宿怨的人,也可以借由教父作为担保人来介绍、进行“人情交易”。

    这种生意很快就从下城区蔓延到了上城区。

    从天生无码者,到总公司董事会的直系血亲;从被人恐惧的杀手、窃贼与佣兵,到人们崇拜的艺术家与剧作家和其他“偶像”;从身无分文甚至欠下了诸多债务的失意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