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然后按照体型大小,一批批的濒临灭绝。

    所以翡翠星当下依然还有大量的「种巢」和生物战斗兵器怪物存活,就像得到了某个命令,整个翡翠星幸存下来的怪物们纷纷向蓝星文明遗留在翡翠星的前进基地赶来,残存的「种巢」依旧在全力以赴的「爆兵」,但是这种反击的过程并不太顺利。

    蓝星文明在生物科技领域远远比不上天外异族「撒加利」,却并非没有任何收获,天生地养的变异体成为了对抗「种巢」怪兽凶物的利器。

    充分利用了翡翠星丰富自然资源的变异体以毫不逊色于「种巢」培养舱的能力快速繁衍壮大,这些由核辐射催化而来的变异生物相当适应核冬天的恶劣环境,甚至让人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与寄生种们培育出来的生物战斗兵器天然的誓不两立,一旦双方遭遇,就是不死不休的彼此厮杀。

    最终能够顺利抵近1号基地的怪物往往在途中就会被游荡的变异体群落截杀掉一成,甚至两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百分比还会继续增加。

    只是不知道这场生存之战将会持续多久。

    大概是体型又小又没动静,寄生种们似乎将悬浮在在翡翠星轨道上的卫星当成了陨石之类的东西,完全视而不见,让1号基地得以顺利对接近乎于完整保留下来的天地一体化综合卫星网络,可以时刻保持着对于地面的遥感监控,哪怕隔着厚厚的辐射云。

    一部分远道而来的怪物群已经抵达了1号基地附近,清剿作战拉开了序幕,得益于无法消散的高空辐射云,依靠恒星光源作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生物太空母舰难以将炽烈的光束穿透厚厚的尘埃云层,所以整个基地需要应对的,只有地面战。

    「"亚当",重新规划警戒半径分级,统计怪物数量!」

    陈非在翡翠星以1号基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画了几个同心圆,人工区分来袭怪物的攻击梯队。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梯队,怪物们是随到随攻,根本不休息,源源不断的袭来,划分梯队只是为了便于防御火力的输出分配和整备。

    哪怕没有人类,自动火力平台和战斗机械人不需要休息,但是补充弹药和保养维修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有战斗就会有损耗,机械构件的损毁自然可以通过矿产资源和机械加工补充,能源消耗可以通过煤炭和木柴的热能转换,虽然效率不高,总比没有要强。

    如今翡翠星与蓝星的交通断绝,1号基地借助于周边的自然资源,勉强保证了自持力,精密半导体元件依旧难以自给自足,虽然留有一台EBL电子束光刻机,对应的耗材储备却并不多,依照目前的消耗量,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就会全数消耗殆尽。

    一旦失去半导体的技术依托,1号基地恐怕就只剩下傻大笨粗的蒸气朋克路线可以走,这个画风就歪了啊,而且效率在所难免的降低。

    Adam:10公里半径数量11589头,10-50公里半径数量759855头,50-100公里半径数量65807425头!

    二维平面地图上,三个同心圆将怪物的分布以红点一一标注出来,密密麻麻,甚至红成一大片。

    这个「游戏」并不太容易玩,开局就是地狱级,对于像陈非这样的新手玩家来说,非常的不友好。

    如果不是有人工智能AI「亚当」24小时多线程并行微操,以他的个人手艺,怕是不到一个星期就得玩崩。

    为此得闲的时候,陈非还是买了一份《殖民翡翠星》的正版游戏给自己练练手,既然有现成的,就没有必要再让「亚当」再重新自动化编程一遍,界面上虽然有些差异,只要稍作修改就好了,计算量几乎微不足道。

    「标注出变异体

    活动,用蓝色标记。」

    陈非不急于让翡翠星1号基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