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英法联军高层得知清方不仅处死了巴夏礼使团,还在集结军队备战,大为震怒。

    在英法两国特使的授意下,英军的陆军司令格兰特,法军的陆军司令孟托班举兵进犯通州。

    清军的指挥调度突出一个混乱无序低效。

    直至英法联军主力进抵通州附近,清军才勉强完成集结。

    难得的是,这次清军士气高昂,不似以往。

    毕竟这是清王朝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最后的遮羞布。

    双方主力在通州附近遭遇。

    “此地地形开阔,适合我骑兵冲锋!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通州城,面对开阔的平原地形,士气高昂的四万精锐大军,僧格林沁心潮澎湃,信心十足。

    在他看来,大清的满蒙八旗劲旅并未真正和洋人正面较量过,没有较量过就等于没有输过。

    此前大清和洋人打的那都是什么仗?

    都是大清不擅长的海战和登陆战!洋人是以他们的长处打大清的短处才打赢的!

    现在在地势平坦的通州平原,他要让洋人领教领教当初横扫天下的满蒙八旗劲旅真正的实力!

    “僧王,敌攻我守,且洋人枪炮犀利,兵精将广,不可浪战。我们应该发挥兵力上的优势拒坚城固守!以逸待劳,尽量杀伤敌军!”梁绍琼建议道。

    “待敌军人困马乏之际,僧王再率八旗劲旅追击敌军残兵败将不迟!”

    大战还没开始,清军的两位统帅就在战术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僧格林沁主张主动出击,发挥满蒙八旗劲旅骑兵的野战优势,一举击溃英法联军,一战定乾坤。

    梁绍琼主张拒城固守,保存有生力量,择机适时出击。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僧格林沁是主帅,指挥权在僧格林沁手上,梁绍琼只能听从僧格林沁的命令,率军主动出击,和英法联军决战。

    不过梁绍琼也留了个心眼,除了不得不带出城的半个炮兵营之外,梁绍琼只带粤勇新营出城野战,最精锐的粤勇老营,仍旧留在通州城中,以备不测。

    很快,清军的总指挥僧格林沁做出了部署。

    由他本人亲自统率马、步兵17000人(其中7000蒙古马队,多隆阿部的3000索伦精锐骑兵,7000步卒),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迎战英法联军,扼守通州至京师广渠门的大道。

    梁绍琼统领3000粤勇,4000直隶绿营兵,1000余索伦骑兵负责配合接应僧格林沁主力。

    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蒙古马队4000人防守八里桥,另有1000名察哈尔蒙古马队由总管那马善统带,驻守马驹桥,防止英法联军从马驹桥方向西进,绕道进犯京师城。

    副都统胜保率绿营兵4000人,并粤勇老营防守通州。

    直隶提督成保率京营5000人驻守齐化门以东至定福庄一带,负责拱卫京师,并充当后备部队。

    梁绍琼认为预备队留的太少了,建议僧格林沁多留一些预备队。

    副都统胜保等人也站在梁绍琼一边,建议求僧格林沁多留一点预备队。

    僧格林沁不胜其烦,为了让两人不再聒噪,便多留了2000人在通州城作为预备队使用。

    1858年6月15日清晨。

    英法联军自河西逼近张家湾,并向张家湾附近的清军驻地发炮攻击。

    粤勇的半个炮兵营以萨克拉门托炮还击,奈何英法联军在炮兵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粤勇的半个炮兵营未能压制住英法联军的炮火,自身损失颇为惨重。

    伤亡大归伤亡大,但粤勇炮兵仍旧坚持对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