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沈王”都回建康好几天了,私下里进宫都不知道进了几回,有什么事情,您心里没数么?

    沈老爷不紧不慢,欠身行礼道:“陛下,臣十年前奉命镇守北疆,并筹办迁都燕京一应事宜,如今鞑靼人已经五年不敢进犯大同,朱里真人更是只能在关外苟延残喘,燕京皇城也已经修缮完成,诸事已毕。”

    说到这里,沈老爷回头看了看他身后的文武百官们,然后再一次面向皇帝,低头道:“臣特来向陛下奏报此事,朝廷,随时可以迁都燕京了。”

    皇帝陛下摸着下巴,笑了笑:“朕十年前,说是要让沈卿筹办迁都事宜么?时间这么久,朕都有些忘了。”

    沈老爷欠身道:“千真万确,臣这里有陛下当年下发的旨意。”

    说着,沈老爷就要从怀里掏并不存在的文书,皇帝陛下咳嗽了一声,连忙阻止道:“罢了罢了,朕自然相信沈卿不会拿这种事情说笑。”

    说完,他看向众人,淡淡的说道:“诸卿,当年朕定下的事情,如今沈卿已经办完了,诸卿有什么看法,说一说罢。”

    文武百官,寂静无声。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了,皇帝在跟沈侯唱双簧,洪德帝并不是什么暴君,平日里在朝廷里议政,是有不少大臣敢于犯颜直谏的,不过这个时候。

    但是,得罪皇帝不要紧,毕竟皇帝陛下还算大度,不会跟底下的臣工一般见识,但是要是得罪了沈侯…

    朝廷里人所共知,沈侯爷是个小心眼。

    去年,那位小侯爷在建康,四处生事,第一个打的就是崔煜崔相公家的孙子。

    可怜崔相公都已经在家休养,不怎么参与朝政了,硬是被气的上了朝廷,状告那位小侯爷。

    即便如此,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朝廷里,一阵尴尬的寂静。

    皇帝陛下伸手敲了敲扶手,淡淡的说道:“这么说,诸卿都没有意见?”

    终于,中书宰相之中,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十岁左右的新晋宰相,默默出班,他低头欠身,开口道:“陛下,臣有几件事,想要问一问沈侯爷。”

    这个宰相姓杜名盈,是去年才进的中书,拜的宰相。

    这人早年任刑部侍郎,出了名的不畏强权,也是因此被洪德帝看中,平步青云进了中书。

    他出班说话,皇帝并不奇怪,只是淡淡的说道:“杜相说就是。”

    杜相这才转身,看向沈毅,他先是对着沈毅拱手行礼,然后开口道:“沈侯爷,这朝廷里的官员,不少以诽谤您以标榜自身,但是杜某向来敬重您的功绩,做官二十多年,从未说过您半句坏话。”

    “如今,杜某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

    “得罪之处,请侯爷海涵。”

    沈老爷两只手拢在袖子里,淡淡的说道:“杜相请问。”

    “侯爷,大陈南迁建康,已经八十余了,如今人口繁荣,各地商路已经直通建康,尤其是近十年,建康人口又上涨了近三成。”

    “相比较而言,如今的建康,比燕京更加繁荣,侯爷以为呢?”

    沈老爷面色平静:“杜相也知道是这十年,建康才繁荣起来。”

    “等朝廷北迁,燕都也一样会繁荣起来。”

    杜相公摇头道:“何必以现有之果,去求燕都未有之实?”

    “再一来。”

    他缓缓说道:“燕京距离边关太近,若定都燕京,则要直面群寇,置陛下及大陈宗庙,于危墙之下。”

    “侯爷,八十多年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沈老爷瞥了一眼这位宰相,面无表情:“按照杜相所说,十几年前陛下北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