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兆年想买,被季青烟拒绝了。一年维护费用太高,没有必要。

    杨守拙说他胡闹,也就是最小的飞机可能还有人捧捧场,大一点的飞机,谁敢跟他买。

    又不是手机那些,质量不好,最多也就打电话不方便。

    这个要是做不好是要死人的。

    果然五十人的商务机和一百多人的支线飞机,没有什么人问。

    就连“文军实业”内部都有很多人质疑李文军这一步走得太快,迈得太猛。

    飞机一台造价动辄几千万,堆在仓库里,就是在把整个“文军实业”放在悬崖上。

    李文军不理会那些质疑声,督促工厂赶紧做一百多人的支线飞机,试飞两百人以上的中型客机。

    七月的时候,出了一单大事故,一架前超级大国制造的客机在苏城机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忽然出故障,没能按预定步骤离开地面,而是冲出跑道。

    机上人员死了一百多个人,伤了十几个。

    超级大国创造的神话一个个破灭。

    大家对它的崇拜已经全部变成了怀疑和惋惜。

    因为前超级大国解体了,所以这个飞机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

    才过了半个月,西北一个航空公司花了两千多万美刀跟米字国宇航公司购买的支线飞机又出了事。

    这个机型号称90年代初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保险性能最好的客机机种之一,飞机的几台发动机即使全部熄火,也能安全着陆,可是却在西北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几百个小时后就坠毁了。

    机上一百多人,基本上全部遇难。

    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国外产的飞机就安全?

    波音每年都有出事的。

    国内的所有机场都开始清理排查所有支线飞机,下线了好多跟出事飞机同型号的飞机。

    一时之间,支线都没有飞机可以飞了。

    李文军的小飞机就好像在等着这一刻一样,迅速补位,一下卖出去几十台。

    就连穗城的航空公司都买了两架。

    “文军航天器材”不但把库存清理掉了,订单还排到了明年都做不完。

    李文军之前投入的几十亿研发成本一下就收回来了。

    这些支线飞机投入运营之后,都很稳定,李文军专门设了一个反馈小组,负责跟踪买了飞机的个人或者企业客户,询问飞机使用情况,然后每天汇总之后交给“文军航天器材”不停地改进。

    确保后面交货的产品,相比前面的产品在不断地提高。

    有东南亚岛国听闻名声,也买来做短途航线。

    “文军航天器材”至少在亚洲范围内算是有点名气了。

    杨守拙接到李文军的电话时,以为这家伙要跟他炫耀他的战绩。

    结果李文军却说:“去玩吗?”

    杨守拙嘴角抽了抽,问:“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