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李文军已经抢占了先机,伊斯坦布尔再找不到一块那么大的地。

    想再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一个一样规模的项目投入会很惊人,所以基本是没有可操作性的。

    她只能想办法加入到李文军的项目里去。

    科特家族帮李文军解决跟罗沙制药的合作,其实是向李文军表明忠诚度。

    苏珊深思熟虑后,决定不理会家族里的反对声音,直接向罗沙制药提出了让李文军加入董事会的建议。

    一步到位,不提什么使用技术的事情。

    当时苏珊向董事会的推荐理由是:第一、现在欧洲经济已经明显进入了衰退期,未来二十年的新市场都在中国。李文军是中国新兴的商业势力,借助他才能更好的进军中国。

    第二、李文军本身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代表了年轻一代精英。现在罗沙制药的大股东都是OLD-MONEY,早该引进一些新鲜血液了,不然会被时代抛弃。

    结果董事会的人和大股东一致反对,就连沃夫冈都不支持苏珊。

    有人拿出德意志谚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绝不可以让李文军渗透到欧洲来。”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地说,苏珊肯定是看到了李文军别的“长处”,才破天荒的为这个中国人说话。

    其实这些人也不是不明白苏珊说的那些道理。

    只不过她是董事会和大股东里唯一的女人。这些人不甘心直接接受她的建议。

    现在听说几个国际大制药企业都在找李文军谈,科特家族的其他人和罗沙制药股东们意识到,李文军其实还有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办法。

    现在是大家都想跟李文军合作,而不是李文军去求别人合作。

    科特家族要苏珊务必把李文军拉回来。

    罗沙只有也召开紧急开会,来研究下一步对策。

    这一次大家的意见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有的说:“赶紧在中国另外找一个合作伙伴作为备用方案。”

    有的说:“不行,就算在中国找别人也干不过他。只能争取跟李文军再谈。”

    还有的说:“医疗旅游什么的,我们自己也可以搞,为什么一定要跟李文军合作?”

    苏珊反而是淡定了,说:“不要慌,等等看。李文军未必能如愿。”

    其实她想办法搞了一份协议框架来看,发现与李文军给她的条件大同小异。

    她不相信会有公司真受得了这种协议。应该都是为了得到跟李文军面谈的机会暂且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