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我是李文军,我回来了。”

    莫厂长说:“啊呀,文军同志啊。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改了五顶草帽,拿去百货公司,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完后又送了二十顶过去,现在又卖完了。我已经加班加点叫人改帽子,然后给市毛巾厂下了加急订单,让他们赶做一百条长款的手帕。”现在市服装厂是市里龙头企业,只要莫厂长提要求,别的厂都不会不配合。

    李文军问:“定价是一块钱一顶吗?”他其实是故意这么问的。莫厂长也不傻,加上手帕后成本都不止三毛钱了,不可能再按照五毛钱来卖。反正卖不出去也是李文军包圆。他只是要莫厂长亲口承认他的定价和眼光是准确的。

    莫厂长说:“是,一块钱。本来都算是搭着衣服卖,结果今天帽子卖得比裙子多多了。我打算把修改后的帽子发到所有订了裙子的顾客那里去。”

    李文军又问:“仓库里积压的帽子能卖出去了。”

    莫厂长说:“能,可能还不够,我已经叫人去做新的了。”

    李文军说:“我建议你下一批帽子用白色芦苇秆来编,做出来的帽子颜色会更白,更多人喜欢。配上彩色的手帕更漂亮。两个款式都做,价格还可以再定高一点。这样顾客就有四种选择了。”

    莫厂长在电话里说:“好好好。李文军同志,我要为我中午的态度道歉。我确实有点太心急了,我不该质疑你的能力。”

    这一次的事情,让他更坚定了要留住李文军这个想法。因为就算是出问题,李文军也会解决,解决不了他也会负责。

    这样优秀又品德高尚的合作者一旦失去,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他好害怕李文军因为他的质疑而心里不舒服,结束跟他们的合作。

    李文军勾了勾嘴角,说:“莫厂长放心,我暂时还没有跟别人合作的打算。”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再让莫厂长难堪和担忧了。

    再说,人跟人交往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地出现问题被质疑,然后解决问题,再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

    不需要一占优势,就把对方逼到死角。

    ------

    李文军挂了电话,转身进去也躺了一会儿,有人在外面敲门。

    顾展颜问:“谁啊。”他们在市里没有朋友会上门探望,多半是服务员。

    服务员说:“有个叫陶光明的同志打电话来找李文军同志。”

    这家伙怎么会这个时候给他电话。

    李文军忙起身出去,下楼拿起前台的电话:“喂。我是李文军。”

    陶光明说:“我查到季如诗的家庭背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