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兆年踌躇满志地一撸头发:“啧,小case,港城,那就是我的天下。”

    ------

    从港城回来,李文军和陶光明就接到了车辆工业总公司正式成立的通知,并接受委托为厂区设计承建生活区。

    李文军召集这两年跟着他画了不少建筑图的年轻人开了个会,正式成立了设计公司,为房地产公司直属管理。

    然后李文军做出规划和建筑草图,再由设计院细化。

    谭打雷那边的教学楼已经在收尾了,又马不停蹄带人赶往株市,开始“三通一平”建住宅小区。

    不仅如此,车辆厂还把内燃机的研究委托给李文军。

    大笔国家资金投入,意味着李文军再不是个人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有了官方盖章,国家支持。

    李文军豪气地委托唐兆年帮他从国外买了几台先进的仪器回来,把之前赚的外汇付出去,顺理成章把国家的科研经费收起来,汇款手续费都省了。

    这会儿大家才反应过来,李文军这么支持车辆厂的建设不是纯粹做奉献,是早就打好了小算盘啊。

    那边杨守拙给李文军打电话感叹:“呵呵,你绝对想不到是谁想要嘉华。”

    李文军:“嗯?谁?”

    杨守拙:“当时想把车辆总公司修在北方的那群人。”

    杨守拙说得很隐晦,李文军却听懂了。

    他说的自然不是当时被推出来跟李文军谈判的陶家了,而是除了杨守拙以外在屋里听的那些人。

    李文军笑出了声: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正愁找不到人试试水,也好拖住对手。

    杨守拙在那边直皱眉:“你是气疯了吗。”

    李文军说:“没事,让他们上。不让他们试一下,他们以为这事挺容易做。”

    也怪不得他们会这么想。毕竟在旁观人眼里看来,李文军收购四大洋行的行动太快太简单了。简直就是一本万利,毫无波澜。

    杨守拙沉默了。

    李文军又说:“万一成了,那不也是内地资本入场吗,跟我们要的最后结果一样。再说,我这会儿正好忙着做第一批装甲车和修建车辆厂这两件大事,让他们先折腾吧。”

    有句话他不好直接说,那就是:“我就赌他们干不成!!”

    再说,有人愿意当炮灰,他干嘛要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