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为重。

    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外边的五十万大军势大,外人,天下人,何不助他们而覆灭他这位太孙?

    岂不更好,更妥当?

    就好像当初靖难,若不是那建文不怀仁义,一味强势削藩,若不是老爷子朱棣素来有贤名。

    那靖难之役若能胜了才有鬼。

    若老爷子和那建文一样,好好皇帝的臭脚不去捧,去捧一个装疯卖傻了多年的燕王?

    再看今日之局势,若无他朱瞻基的老爹,太子朱高炽的仁义之名。

    这朝廷的命令到了那山海关,有用吗?

    五十万大军,谁不知道这仗谁打谁输?

    若天下之计较其利害关系,只要他那二叔三叔一声令下,所过之处可谓无人敢战。

    那些官员将领们或许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可他们明白,为将,为臣者,以忠为先。

    所以才会如此。

    可是他这位太孙,日后的皇帝都不遵从这些没有写在法令中的规则,天下谁会遵从。

    想着那些老爹生前讲过的话,站在原地的朱瞻基,心中也渐渐有了计较。

    尽管这一场仗还没有开始。

    也没有开打,但他心中却已经有了计较。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想到自己老爹生前的话后,便心中明了。

    这一仗,看似打的是军队,实则完全不同。

    若一支五十万的大军便可以将大明朝这么大的地界打下来,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打了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仗了。

    春秋战国,打了五百年。

    若真这么容易,这些历史也就不会存在了。

    后世阿德,也早已统一世界了。

    还谈什么精神,谈什么主义,谈什么信仰。

    “起来吧。”

    随着他面前的那名传令兵起身后,朱瞻基又说道:“这一路辛苦了,下去领赏休息吧。”

    闻言,传令兵当即喊道:“多谢太孙殿下!”

    说完,便走了出去。

    而在那人离开之后,一旁的那些大臣们也都顿时露出了笑容,说道:“皇上的这封遗诏来的太是时候了,有了这封遗诏,朝廷便可在大义上站住脚了。”

    “是啊....”

    “还是皇上圣明,有......”

    “.......”

    听着身边众人的话,朱瞻基却没有丝毫的高兴。

    在想明白自己老爹曾经给他讲的那些道理后,朱瞻基明白这一场仗绝不能这么打。

    想到这里,朱瞻基也不耽搁,当即对着众人一招手,在来到那书桌后坐下后,一边伸手去拿那毛笔,一边说道:“杨士奇!”

    闻言,杨士奇赶忙来到近前,回道:“臣在。”

    “我命你即刻从顺天府筹措好酒一万坛,牛羊各一千头,赏银三百万两,上好大米两百万斤,命人即刻送往关外,传话三军,这是太子爷犒赏三军的,让他们吃好,喝好!”

    “另外,根据此前所有战报战功,你们兵部连夜拟定封赏将领名单,交由户部过审。”

    听到这话,那杨士奇还在发愣,不明白太孙殿下这是突然之间怎么了。

    刚刚还在说那关外的将士们补给粮草不多了,如果将他们困在关外,终有一日可以破敌。

    可如今太孙殿下却突然又要大行封赏。

    这不是资敌吗?

    然而,朱瞻基显然并不会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