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朝廷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

    朝廷的属性是一个调配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换句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集中精力和资源办大事。

    如今朱瞻基要做的也是这样。

    通过金融和经济手段使朝廷掌握调配天下百姓生产力的能力。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想要百姓多少的钱,就能得到多少的钱。

    当然,任何一个当权者都不能去做那杀鸡取卵的事情。

    而这种能力,是在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曾达到过的程度。

    也就注定了在那种制度和体系下的王朝,无法完成工业革命。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人说,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下,根本不可能诞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因为朝廷皇帝作为王朝的统治者,他本身就没有这种调配天下资源的能力。

    又何谈推动国内的工业革命。

    这一点,依旧可以用后世一部大明王朝的电视剧中改稻为桑之难来佐证。

    试想,皇帝朝廷想要南方停止种植水稻来种植桑蚕都那么难。

    更何况是将整个农业的比重来下降,向工业倾斜了。

    这种事情,在朝廷没有对天下有完全的掌控力之前,是绝对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即便你拥有了工业革命的一切必备要素。

    依旧不可能。

    而之所以西方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工业革命,是因为西方特殊的社会形态。

    说的再简单一些,工业革命前期在获得技术成功,甚至产业完善之前,肯定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比如火枪这个东西。

    在西方,他可能是某一个家族的私产。

    在完成后可以给他带来极大的利益。

    但是在东方,老朱说了,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存在。

    也就是说,在东方压根不会有任何士族和贵族会花那么大的代价来做一件最终一定会被人摘桃子的事情。

    相比于花那么大代价去搞这些东西,不如想办法在官场摸爬滚打。

    即便是在后世的西方资本主义也是被国家法律所保护的。

    就好像东方将人民权益写入宪法是一个道理。

    这也是双方最本质的区别。

    所以打一开始,在明白这些道理的情况下,朱瞻基压根就没有想过说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单独的推动工业革命。

    且不说会不会成功。

    就算在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了。

    他朱瞻基身为皇室,也不会有人来摘桃子。

    可这样一来,他们老朱家,亦或者说皇室,可就真的成为了天底下最大地主了。

    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朱瞻基依旧不会干。

    因为这是让整个大明朝社会形态倒退的表现。

    也一定不可能成功。

    就算在他这一代不会出现问题,到了下一代,也绝对会被推翻。

    而这一次朱瞻基之所以要朝廷倾尽全力在短时间内建造海船,除了要用这些海船来拉金银外,自然还有其它的作用。

    想要进行工业革命,必不可少的便是开通贸易。

    因为这是工业能力达到后需要变现的途径。

    也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必须要有的东西。

    原材料的大量进入,成品的流出,都必须要借助贸易的手段。

    而和后世一样,海上道路自然是最便宜最方便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