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

    他并不指望凭此一战便彻底的打溃北齐,而想要维持一个比较长久的主动权在手中,自然还是筑城为守最为靠谱,这方面的事情自然还是需要交付给韦孝宽才放心。

    韦孝宽对此也早有预计和准备,闻言后便点头说道:「末将明日便奔赴北境,择地筑防,必阻晋阳贼迹于外,请主上放心。」

    李泰接着便又指着河阳地区说道:「河洛之间久为用兵之地,贼兵多有驻扎,此番却料错军机,其众必然懊恼、急于召还师旅。但也需防有贼将恼羞成怒、恃强用险,或是寇我豫西,或是河内进扰。所以此番大军并未尽数北上,安陆公等仍需留后待敌。」

    今次霸府整体用兵达到了十六万之巨,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上的卫戍力量。诸如韦孝宽等先发五万人马,实际霸府使派的只有三万余众,剩下的将近两万师旅都是河东当地,包括玉壁城、柏壁城等地的驻守人马。

    杨忠之前所率领的东路先锋两万人马,在抵达弘农之后渡河北上邵州与杨檦会师然后进入建州车箱。

    李泰所率领的主力人马有十万大军,真正随其北进至此的则有八万人,还有两万留守于涑水上游。

    既然要围点打援,那就得先搞清楚援军何在。随着晋阳南来的通道被控制住,北齐实际能够快速及时抵达战场的只有来自河阳与邺城的人马。

    邺城人马进援的路线比较简单,唯有军进滏口经乌苏道来援这一线,也就是刚才韦孝宽所提及到的统军川。

    至于河阳方面的人马选择和变数则就比较大了,也是接下来的战事发展一个机遇所在。

    眼下河阳算是聚集了数量最多的人马,保守估计也得在十万以上。这些人马想要增援晋州战场,要么是返回邺城并与邺城人马一道进入滏口,要么就是自河阳北上进入建州、而后循沁水北进到义宁附近,与邺城人马会师后再西进。

    但除了这两个中规中矩的选择,其实河阳人马还有两个险招。一是围魏救赵,从河洛方面向豫西发起进攻,如果能够突破新安、宜阳等豫西防线,直接进军弘农、潼关。

    第二就是自河内西进齐子岭,进入邵州之后经鼓钟道北进,就直接抵达河东腹心之地的盐池以北,向前即可截断涑水,直接抄了西魏大军的后路!

    对于西魏大军而言,最凶险的自然莫过于最后一种情况,一旦后路遭到截断,侧翼再遭到乌苏道人马的进攻,那就不是围点打援,而是四面受敌了。

    不过北齐河阳方面采取最后一种策略的可能也最小,因为这对军队素质和主将胆量气魄等要求都太高了。想要完成这一事迹,难度不亚于李泰当年趁着高欢讨伐玉壁城而偷袭晋阳城。

    尽管可能很小,但他这个老六还是安排了杨忠所部加上涑水上游这两路将近五万人马。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自己偷鸡惯了当然也要重点防护一下,另一方面那就是你不来、那我可就要去了!

    其实北齐除了晋州平阳这一个边镇要地有所疏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同样关注度不够。或者说原本还比较重视,但是随着此次战争打响之后便又忽略了。而此地还是西魏军队触手可及的,那就是建州。

    建州地处太行山南部西侧的晋城盆地,向下连接河内可以抵达河阳,向北毗邻上党地区、出滏口可以进入河北,向西北可以沿沁水一路抵达平阳西侧,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枢纽,同样也是李泰这一次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

    在战事开始之前,北齐下意识的将河洛地区作为了主要的作战区域,往河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随着西魏大军并进晋州、剑指晋阳,整个北齐军事资源必然又要围绕包围晋阳与奔

    救晋州而进行调整。

    但实际上,晋阳根本不在李泰这一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序列之中,他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占据平阳继而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