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群情如此,对于接下来反击破敌也变得信心十足。而后又经过一番誓师军礼,接着高洋便开始向诸军下达指令。

    如今随着西魏军队在各个方向的开拓,如今东西双方之间所控制的区域如同犬牙交错一般,较之开战伊始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

    尤其是之前长乐王尉粲在晋州求救时,传递到国中的情报曾言魏军全都集结在平阳境中,但事实证明尉粲是在夸大事实、谎报军情。

    按照如今的局面来看,魏军起码是兵分两路的,一路沿汾水北上进击平阳继而转进沁水河谷。至于另一路人马则先是留守于河东、对斛律光所率河阳师旅进行伏击之后,便又自河东直接向东而来,一举侵占了建州。

    因为建州和沁水河谷的接连失守,如今本应承担反击主力任务的段韶所部师旅只能停顿于上党,如若再作进击,便有可能遭受敌军上下两路的进袭。而若以河阳师旅加入战局的话,那么河洛地区的局面又变得危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挽回劣势局面,只能由已经重新恢复实力的晋阳方面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才能尝试针对敌军进行分头击破。

    晋阳师旅南去交战,最主要、最常规的道路自然就是经雀鼠谷、千里径南下,可是现在两条道路都被魏军所扼守。而且不久前镇守介休的河东王潘子晃还回奏敌军大将韦孝宽于雀鼠谷南择地筑城,大有要长久镇守于此、阻截晋阳师旅南下的意思。

    韦孝宽在贼中本就极其擅长守御,其人和玉壁城的组合在很长时间里都是齐人的梦魇,而今进据较之玉壁城地势还要更加险峻的雀鼠谷来镇守,单单只是让人听着就感觉有些牢不可摧。

    高洋自知眼下大军看似士气如虹,可是一旦南去路途受阻、迟迟难进,便不免会落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状况。而这样的情况,之前商讨军务时,他的侄子高长恭便曾经提过。

    可那时候受限于晋阳方面兵力不足,加上侯莫陈相交战不利,还是没能将这两条南去要道牢牢控制在手中。如今再以此旺盛士气去强行撼动坚壁,无疑是一种浪费。

    所以眼下对晋阳师旅而言,冲破雀鼠谷封锁南下寻求与魏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并不可取。对高洋和如今的时局而言,迫切需要一场胜利、越快越好,哪怕战斗的规模小一些。

    除了直下晋州之外,晋阳师旅还有另一条路线,那就是自晋阳南下,抵达太原郡南面的汾水支流蒋溪,然后自蒋溪东去,翻过太岳山余脉的八缚岭,便可抵达岭东的平都城,平都城再经清漳水、向东可以抵达辽阳,向西则可抵达乌苏。

    这一条道路也是从晋阳到邺都之间最为近便的道路,高洋每每往来两都时,若是不经井陉径而经滏口的话,多数都会经此道路出入。

    虽然这条道路大部分都要途经崎岖山野,但在多年行走修造之下,道路也变得比较畅通。高洋旧年将要禅代东魏的时候,便是先从晋阳来到这条道途所在的平都城,然后再召集诸勋贵至此商讨大计,并以亲信往返邺都沟通讯息,便因此路沟通两地的近便和进退灵活。

    眼下径直南去道路不通,而敌军又已经进寇沁水,在占据了沁水河谷之后,敌军下一步的目标便极有可能会是乌苏。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洋索性放弃南下救援晋州的徒劳尝试,转而经辽阳道南来迂回抵达战场,寻求与敌军交战的机会。

    经辽阳南下与敌交战,可以与驻守上党的段韶所部人马会师,一起进击西魏军队。同时还可以加强针对邺都的情势震慑,使邺都群众不敢再有什么异谋异举。

    于是高洋便先遣武兴王高普并修城王高孝续率领一万先锋于前出发,而自己则率领后路师旅随后而今。

    八缚岭山道两侧石壁高耸、道路蜿蜒,而在山道两侧的石壁上多有时人信众所开凿的石窟,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错落分布在两侧山岭,对于道途行人而言沿途游览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