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阶段,则就需要下沉于乡里。

    他对北镇武人的挑拨离间,也不只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当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关陇豪强的诉求时,这些关西乡土势力同样也不希望北镇武人们亲密的铁板一块。

    历史上分化瓦解北镇势力的是宇文护,通过对北镇代表势力的打压,将诸方武装力量驯服,完成了宇文家从霸府到皇权的建设,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关陇豪强的支持。

    李泰虽然刻意交好宇文护,但也从未把自己定位为宇文护的追从者。在对关西统治集团新势力的吸收和整合上,彼此间反而存在着竞争关系。

    宇文护的出身决定了他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李泰的觉醒却比他早了十多年。未来要不要加入屠龙小分队,李泰希望是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而不是被胁迫的无从选择。

    李泰归乡的第二天,台府便有使员前来通知他可以过河接收赵贵在洛水西岸的庄园了,随之同来的,还有几名台府同僚们选荐的几名属员。

    这些属员们多是尚未出仕年轻人,上了年纪的要么已经混出了头,要么不乐意担任李泰的属官,毕竟李泰年纪也不大。

    裴汉的堂弟裴鸿,李和的族子名叫李到,李泰之前在华州邸中就已经见过。另外几个,比较让李泰关注的,一个是崔彦穆的弟弟崔彦升,另一个则是陆通的弟弟陆彦。

    李泰对崔彦升关注,那是因为他家的好女婿独孤信。

    这崔彦升比李泰大了三岁,之前已经在台府担任行参军,但也没有什么定事。李泰这里已经算是主政一方,崔彦穆不希望弟弟继续留在台府瞎混日子,便将之介绍到李泰这里混资历。

    因为在事台府,崔彦升对李泰的事迹也颇耳闻,知道他是行台近年来势头最勐的属官,很得大行台的看重,所以对李泰也很尊重。

    李泰也有点好奇,崔家傍上那么粗大腿,怎么还要到自己这里来混资历?不过眼下也不熟悉,他倒不好深作打听。

    至于那个陆彦,大约是祖上出身吴地世族的缘故,形容气质与其他人都不相同,年纪虽然不大,但看起来颇为儒雅,是一个颜值挺高的小白脸,只是比李泰低了将近一头。

    个子虽然不高,但这陆彦眼界却是不低,向李泰作揖见礼的时候都不肯低头,明显是有点瞧不上这个主官。

    这倒也正常,李泰这个出身在关陇豪强、北镇军头面前还能充一下大尾巴狼,但在陆彦面前便不怎么够看的。

    他们李家还没雄起陇西的时候,人家吴郡陆氏已经名满江左,早在三国时期,陆氏已经是江左名门。讲到祖系渊源,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老钱。

    陇西李氏虽然一度曾为河西王族,但真正驰名于北方,也只在两三代人之间,关键在于李宝之子李冲。江南士族对北方士族本就有文化上的蔑视感,自然也就不会望门投拜、心生敬仰。

    讲到势位,李泰虽然当红,但眼下也只是一个流量爱豆。这陆彦的父亲便担任过宇文泰的行台副手,兄长陆通也是如今霸府中的高级幕僚,甚至陆彦自己都继承了父亲的伯爵爵位,比李泰高了数等。

    无论出身还是名爵,甚至年龄,李泰都不能压过对方,可以取胜的,也就只有颜值和身高了,不受敬重倒也理所当然。

    说到底,谁家少年不气盛?李泰都敢对着赵贵吐口水呢,这陆彦还只是把情绪写在脸上,可见家教和涵养也比李泰好一点。

    至于其他几个属员,倒是没什么记忆点,而且也未必能长久共事,彼此见面认识后,李泰也不再深入了解,直接说道:“你等或行途劳累,但王事也已经等候多时。事不宜迟,先随我验收公田廨事。”

    说完这话,他便先翻身上马,策马共那行台使者往洛水西岸的赵贵庄园行去。其他众人见状,便也都连忙跟随上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