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难做到的。

    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洗掠民众财产的恶政,宇文泰现在倒是不缺钱,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操作,对于这事便没有太大的热情。

    知道宇文泰没有改革货币的想法,李泰便也没有留存太多的铜料金属,只留下了四万多斤。毕竟不能跟着政策再发上一笔,留下太多也没用,还太显眼。

    除了这些金属物料,寺庙中比较大宗的储蓄就是香料和染料了。李泰留下了香料两百多石,颜料五百多石。这数字看起来虽然不大,但实际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金银铜锡的总和。

    胡椒在中古时代的贵重,是人都知道,颜料的价值也同样不容小觑。

    诸如青金石、松绿石等等颜色鲜艳的矿物,既可以作为宝石装饰品,又可以研磨调制为颜料。哪怕在后世矿业发达、物流方便,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一克就能达到数百乃至上千元,在时下的价值只高不低。

    李泰这里可不是论克的,而是论石,一石一百二十斤,几百石那就是几万斤。虽然颜料的品质和价值参差不齐,但总量如此庞大,也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其他诸如珍珠、玉石、水晶之类,也有着几十箱,李泰都懒得计算其价值多少,总之就是很贵。另有上等的绫锦两千多匹,兑换成用作买卖交易的帛,又是几万匹。

    这些就是李泰北地一行、被大行台勒索过后所剩下的所用收获了,粮帛之类所获虽然也多,但实在太占地方,刨除了这一行的消耗,剩下的李泰统统上缴给了霸府。

    反正宇文泰是保证来年两座防城的花费由霸府承担,李泰也就不必留存太多,全都输送霸府,还能将物资总量给撑起来,掩盖自己私囊大饱的事实。

    总之,在搞了这一波之后,李泰可不再是之前那个整日为了钱粮愁的发慌的穷小子。

    也就是关西没有搞什么个人资产的排名,真要有的话李泰这个排名那得跟火箭一样直往上蹿,起码在这个年龄二十岁以内的富豪榜中,是敢做一做保二争三的美梦。

    哪怕是长安城里那些元魏皇子宗室们,也未必能有他这么殷实的私财家底。

    当然,他的实际财富水平还是有很大水分的。各类物资价值虽然很庞大,但本身并不是可以直接用作流通的交易媒介,而且由于总量极大且用途狭窄,一旦大量的抛售变现,必然会打底行情。

    这里就得说一句,寺庙在古代真的是最有经济头脑的一个群体,许多先进的金融和市场操作都是发源于寺庙。

    李泰之所以能在弘法寺中抄没到这么多的高端奢侈品,就是因为寺庙要捂盘托市,并且创造宗教寻求。他们控制着大宗的物资,一点点的向信徒出售,长久的收割财富。

    稀缺性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市场的需求度则来自沙门大昌的宗教环境,所以这些物料的价格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为信仰买单。

    李泰自己要对外出售的话,实际的所得是远远达不到理论上的价值,所以要作变现便也需要一个手段包装,以期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要不然,搞所寺庙?」

    这也不是他偶然的念头,很早开始就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寺庙搞钱那是真的快,现在又有实际的销赃需求,李泰也就认真思索起来。

    首先这座寺庙是不能在关中搞的,关中的宗教势力也有各自的区域范围,不交保护费的话,是很难搞起来。花钱的事李泰当然不干,更何况他还要点逼脸,不想给人留下一个崇佛佞佛的形象。

    如果要避开关中,那眼下他的触手能够伸到的边远地区就是陕北了。要在陕北搞的话,那思路就可以更放开一下,陕北地广人稀,能够吸引到的信徒主要就是稽胡。

    那么,搞一个刘师佛大庙对稽胡就有天然的吸引力,既能在那些稽胡豪酋处搂钱,还能增加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