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来登记。如果不愿,也不作强求。积功多了,那些拙汉子也任由你们挑选!”

    古代为求人口增长,男女晚婚不婚都是一种罪过。不过李泰如今部曲满打满算不到三百人,倒不介意多费点精神,给这些部曲男女们一点婚姻自由的余地。驴唇马嘴各种磕碰,时间久了也是一种折磨。

    妇人们通常更加感性,听到李泰这么说,又不免眼眶红红。

    那最先开口的妇人抹着眼泪连连欠身道:“谢谢郎主、谢谢……我家死汉子前年出征灵州,一去就没了声讯,族里贪我桑田要强配叔子,我带两小儿逃出却被官府收捕,丢了小的,剩下一对母子为奴。那汉子死活也罢,我只想养起他这骨肉,一定勤奋做工,绝不白食户里……”

    乱世之中,最不缺的就是人间悲情。

    李泰也不知该要作何安慰,只是说道:“徐娘子你放心,这事没人逼你。我知你善织会裁,家人衣帽劳你制作。日后处境从容了,我还会设一家学教育孺僮,等你家夫主返回,看到小儿竟成学士,一定会感激你教养有术!”

    那徐娘子听到这话,更是激动得泪如雨下:“我一定、一定给郎主造大美官袍!郎主这样恩赐下人,不作大官,天无良心……”

    “那我就借你吉言,努力奋进!好了,忙起来吧。我四处走走,给家人多添作业!”

    李泰喝了两大碗菜羹,拍拍屁股站起身来,带上两人迈步往山上走去。

    时下平地露田才是生产口粮的根本,但李泰自家知自家事,讲到精耕细作,终究古人才是真正的行家。

    他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半吊子水平,实在很难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规划意见,所以露田的耕种他也就不胡乱安排指挥。顶多改进一下农具,比如造个曲辕犁之类。

    他作为穿越者的最大优势,应该还是各种生产工具和工艺的先进知识。

    大炼钢铁,眼下就不必想了。他就算有点一知半解的知识点,也完全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即便研究起来,也要进行大量试错,显然不是现在这点家底能够支撑住的。

    李泰首先想到的,就是纺车、织机的改造。毕竟关中市场交易包括朝廷征取赋税,主要都是以布帛为主。所以,纺车织机在这时代就是印钞机。

    后三国金戈铁马或是波澜壮阔,但真正维持这个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却是妇人们手摇脚踏、一丝一缕纺织出来的。

    北朝的纺织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李泰还真不怎么清楚。询问士伍女仆她们所使用的纺织工具,也多语焉不详,手摇脚踏似乎都有。

    毕竟战乱年代,地区之间割据对抗,大大限制了技术和工具的交流与发展。

    但就算不了解这时代的纺织水平,也不妨碍李泰对纺车织机的改进和创造。

    身为一个硬核古风UP主,对古代纺织工具的考据也是基本功课之一。他又不是那些追着汉服小姐姐拍照赚流量的妖艳货,自己甚至都还动手复原过一些古代的纺织工具。

    虽然后世能够见到的古法纺织工具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棉花的引入,纺织环境和技术较之中古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棉花纤维较之丝麻本就更短,一些改进的技术同样也能用在丝麻纺织上,而且对技术的要求还更低。

    昨日出城一路上,李泰便见到乡里间许多沤麻的水池,脑海里便获得许多启发。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造一个水转大纺车,这是发明于南宋的一种大型纺织工具,通过水力驱动将麻缕加工成为麻纱,动力充足的情况下,一天便可纺麻一百多斤,如果换算成北朝量制,那就是将近三百斤。

    李泰也问过部曲妇女们一天可以纺麻多少,手摇纺纱不过五六斤之间,脚踏三锭的纺车,也不过纺麻十斤出头。

    这么一对比,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