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李泰听到这里,不由得大生醍醐灌顶之感,独孤信可谓是把他处境剖析的很明白。

    眼下的他,除了执掌洛水水利,还有三防城近万人马,看起来权柄不差,也获得群众称赞夸奖。但事实上,他所谓的权位一直都很虚浮飘渺,不能脚踏实地。

    归根到底,他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权力的大小,而是在于他的责任与义务。

    都水行署草创以来,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结果被台府一道征令逼得卖产业。

    虽然这产业最后也是被李泰倒手买了过来,但这件事也说明,在台府眼中,都水行署能不能够正常维持运作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今年大阅的正常举行,自然是能征多少就征多少,无所谓竭泽而渔。

    与此同理,三防城所组织聚集起来的人马,一旦台府别处有需求,必然也是随时征调没商量。就算这三座防城再被稽胡攻破,局面无非退回到之前,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可是,台府敢不敢随便把玉璧城守军调回来参加大阅?又敢不敢让韦孝宽掏空库藏的支援台府?

    换一句话说,如今的陕北几州实在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也根本就没有聚集太多人事物资的理由。无论李泰在那里经营出怎样的成绩,这些成绩很快就会被其他更有需求的方面瓜分殆尽。

    他虽然也只把陕北当作一个积蓄力量的跳板,可就西魏这令人捉急的财政状态与宇文泰饥不择食的做派,等不到养肥就得下手啊!

    李泰不是没有考虑过,随着这一摊子事业越来越大,免不了就会有人跳出来要摘桃子。诸如不久前,宇文护还要将亲信插进来,自然不是因为担心他手下人手不足。

    可经过独孤信一番剖析,李泰才意识到他还是太天真了,或者说还不习惯这些镇兵们竭泽而渔、得过一天是一天的行事作风。

    什么中兴大统云云,那都是虚辞大话,说的直白一点,眼下西魏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跟东魏、跟高欢干仗!西魏境内所有的人事资源,统统围绕这一件核心任务来运作。

    无论是什么人,跟这件事关联越深、越近,那就越重要。否则,就算是皇帝,你只要帮不上忙,那也得靠边站!

    李泰原本还打算说服独孤信以杨忠为桥梁、向陕北地区转输一部分人事资源,可在听独孤信将其中关键点分讲清楚后才明白过来,感情连自己能不能在陕北苟得住都成问题,又有什么理由去说服独孤信?

    可既然独孤信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让杨忠归返内州、就近戍防?

    独孤信似乎也瞧出李泰这些疑惑,便又笑语说道:“北州胡患难称大扰,三城密设作屯田计,若事不能久则成臃防,或就地裁汰,或分付几州。杨忠若居临近,兴许还能分润些伯山你于彼乡经营的人物势力。”

    李泰听到这话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本以为自己已经算计的很精明,却没想到独孤信顺水推舟的也在盘算着从他这里分润一口利益。

    “不过,此困也并非无解吧?北州同样不乏河防设置,若能就境经营良善,来年未必不可攻守易势,跨境击贼!”

    李泰对北州的经营自是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时间,自然不舍得就此放弃,略作沉吟后便又说道。眼下的陕北战略位置虽然不算太高,没有集聚太多人事资源的理由,可如果这里能够成为进攻东魏的一个桥头堡,重要性自然就提升上来了。

    “有志气!”

    独孤信听到这话后微微一笑,然后又望着李泰说道:“那么伯山你打算用功几代来完成这一攻守易势?”

    李泰闻言又是语竭,倒也用不了几代,大约再过二十年,人家杨忠就能从北线对北齐发起进攻了,虽然也是无功而返,但起码也是做到了攻守易势。

    “其实宽敞大道就在眼前,伯山你实在不必转求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