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便喝了几大碗的酒水。也幸亏他酒量还算不差,这些私酿的酒水度数也不算太高,才勉强没有露怯。

    饶是如此,当他坐在席位上时,也已经是酒气微醺、眼神迷离。

    贺拔胜见他这模样,又忍不住笑起来,就席命人奉上酪浆解酒。彼此间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便已经到了新人行礼的吉时。

    今日婚礼是贺拔胜麾下十几名部曲老兵,资历最老的甚至在武川镇时便一路追随贺拔胜,新娘们则是在士伍中拣选的未婚妇人。

    老兵们不喜繁礼,吉日吉时选定后也无论六礼,一对对新人们排队入堂拜过主公、见过袍泽便算是礼成,不会因为礼节简约而败兴。

    “来的这厌物叫阿羖,从我族姓,是我假子!他故名九斤,生人就是九斤,被他生身耶娘弃在野地,竟懂得抱养吸乳。我那时仍少年,只觉得有趣,捡来收养,竟也成人。不知不觉随我三十多年,去了江南却嫌故名丑陋,请教博士改名阿羖。李郎知羖是何?还是羊啊……”

    贺拔胜指着入堂一对新人,笑着对李泰介绍道,又指着那个须发泛灰的新郎笑语道:“你耶给你挑选美姝,阿奴高不高兴?”

    李泰闻言也是一乐,出生九斤换算成后世那是五斤都不到,十足的早产儿,但见这新郎贺拔羖长得仍是孔武有力的模样,也真是命硬,怪不得能跟随贺拔胜一路从北镇浪到江南再返回。

    那贺拔羖三十多岁的年纪,身边的新娘望着只是十四五岁、娇俏可人,听到贺拔胜这么说,嘴角都咧到耳根:“阿耶赐我什么,我都高兴!明年抱儿、后年抱女……”

    其后一对新人登堂,贺拔胜神情却变得严肃许多,指着那新郎说道:“朱猛儿,当年自南返北、行至襄阳,东贼侯景率部来阻,山道上你耶解衣覆我,自己却冻死在途!他临去时我便应他,一定要让他血脉壮大,成亲后你就卸甲归户、用心生育,不要让我失信你耶!”

    那壮汉朱猛听到这话,顿时一脸的不乐意:“仆若归户,谁为主公擎旗?”

    “小子嚣张!在席哪个不是英勇壮儿?谁不能为主公掌旗!滚回户里侍弄你家娘子,不比阵中吃土快活?”

    听到这话,堂内众人便喝骂连连,语调虽粗俗,但氛围却热烈。

    众新人们纷纷登堂拜见,贺拔胜也都各自赠给礼品,凡所成亲诸员,开口便是说不完的感情故事。

    李泰列席旁观,也颇为这上下融洽的关系而感动,心里不免幻想自家那些部曲们会不会也如这般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矢志追随,无论他显达还是失意。

    等到诸新人入前礼拜完毕,贺拔胜又指着李泰笑语道:“这喜宴酒食整治不易,李郎既逢此会,总不能全无表现!”

    听到贺拔胜这么说,堂内众部曲们也都纷纷拍案起哄,李泰却不过众意,站起身来望着新人们笑语道:“在情在物,伯父都已给全。我虽为此忠义感动,但若厚赠,不免衬薄主人。且就此席中,祝众新人早传嗣讯、子女多多。若有子弟有志学者,我自设堂教学,若不能教善成器,诸位都可入户唾我!”

    “以酒为约、以酒为约!他家世道名门,最是博学厚望,你等此身潦草且过,总不能任子孙荒生荒长,投他门庭,不成博士,寻他问责!”

    贺拔胜听到这话后,也是眸光大亮,起身拍着李泰肩膀大笑道:“今天说的是我心腹后计前程,绝不是嬉闹玩笑!此言我已经记在心里,小子若做不好、不周全,我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听到李泰这番话,不独贺拔胜笑逐颜开,那些成亲的部曲们也都面露喜色,纷纷入前祝酒道谢。

    他们这些人虽都出身行伍,但跟随贺拔胜辗转南北、见识广博,自然深知世道对世族名门的偏爱,清楚李泰这许诺的价值所在。

    李泰受此氛围感染,对入前祝酒的新人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