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豪强与蛮部武装来协同警戒防守,避免主力人马在区域内的安排过于分散,只需要集中守卫几处关键核心地点、做好随时策应周边据点的准备就好。

    如此一番布置下来,李泰手中仍有一万出头的机动力量可以随时调用诸方,可以沿着汝水河道一路向东布置,一直抵达河南平原地带。

    当伏流城周边防务布置的差不多了,李泰也收到了来自阳翟的一道传信,王思政邀他前往见上一面。

    对于王思政其人,李泰并没有什么直接与之打交道的经历,但间接的记忆却有。

    他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正身处从恒农向潼关撤离的道路上,那时恒农守将正是王思政。因其出身的缘故,王思政还着人分给他一头瘦驴代步,但却把他的武器扣在了恒农。

    如此回忆一通,对王思政的印象没有鲜活多少,李泰只觉得屁股又有点疼了。抛开本身对于王思政其人其事的好奇,他也的确是需要前往阳翟与王思政充分交流一番,才能在接下来灵活配合。

    于是李泰便自率千余轻骑,在刚刚从彼处撤回的赵刚等人带领下再沿汝水向东而行。

    自伏流城往东,有近百里路程仍然属于外方山的山岭地带,道路不乏蜿蜒崎岖,不过沿途河谷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一直等到行过汝北,便正式进入了河南平原,视野所及一马平川,除了一些天然和人工的河渠之外,几乎不见什么明显的地理障碍。

    平野中李泰一行纵马驰骋,一直等到向东北再行几十里,视野所及的远处才可见山岭地势的起伏变化,不过跟绵延高大的秦岭山脉相比,这些坡度低缓的山丘就像是一般的土坡。

    这一片河泽平野便是闻名天下的颍川,能够滋养得出汉末一系列的世族名门,颍川的自然环境和耕桑条件自然是非常的出色。

    就在李泰所行经的汝颖之间,大大小小的村邑分布在原野上,哪怕是一些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带,也可以见到许多人工修造的河堤沟渠等痕迹,以及动辄绵延几十顷的野桑林。

    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民风想必是颇为淳朴。因为哪怕是作奸犯科都得动脑子费力气,有那工夫还不如圈出一片田野垦荒耕织。

    反正李泰一路行来凡所览见是真的有点馋哭了,若能在这里划出一块地盘安心发展,单单种田所得就得比关中还要强得多,更不要说沟壑纵横的陕北。

    当然,想要坐拥这样一片土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侯景这种镇兵当中最穷凶极恶之辈,都不能安安稳稳坐拥消受这一切,很快就会被人追撵的野狗一样到处逃窜。

    不过在实地行走一番后,李泰倒是有点理解王思政为何要将其行台设于攻守进退都有些不便的颍川了。如此丰饶的土地只要占据下来,很快就能积攒下一批可观的钱粮物资,这些都是珍贵的战争潜力!

    当然王思政本人或许并不是这样的想法,不过这也跟李泰没有太大关系。

    他来到这里本来就是作为辅助,接下来王思政将要如何经营,他虽然也会提出一定的意见,但如果王思政只是不听的话,那也只能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阳翟城坐落在颖水西岸、遥对箕山,城池规模并不算太大,城外便坐落着一片面积不小的营垒。

    “末将郭贤,奉太原公王使君命来迎西河公。主公已在营中简设便宴,道西河公直入即可。”

    李泰一行刚刚来到颖水西岸,对面辕门处便有一队将士策马迎了上来,为首一名将领远远便对李泰抱拳说道。

    “有劳郭将军。”

    李泰向对方颔首以应,来到营门前后便吩咐随行高乐等沿河将战马放饮一番,自己只带十几名随从在郭贤的带领下进入营地中。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中军大帐所在,大帐外一名身材高大、身着旧袍,髯须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