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京兆作为关西京畿核心,要在短时间内将户数增加一万五千户,远比外州扩户几万意义重大的多,看来崔訦是打定主意要保住京兆尹的官位,压住一切竞争者。

    这些货资并不只以绢支付,郡府只能提供最多一千匹绢,余数则以其他物料支付。附信还有一份物料名单,上面标注了官府规定的各种物料时价,李泰可以在名单上自由选择。

    没有一个稳定的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古代的大宗交易就是这样麻烦。至于用什么物料抵账,李泰并不打算自己决定。

    他已经打算放弃这第一笔生意的分红,虽然这思路和技术都是由他所提供,但真正的建立生产线并进行投产,主要还是靠的贺拔胜和若干惠。

    而且这两人在别的方面也给了他不小的帮助,单单之前给乡团提供军粮一项,如果没有若干惠家里水硙白供自己使用,单凭李泰自己根本就完不成。

    多达几万斤粮食的加工,也不是李泰的部曲家人们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之前贺拔胜听了李泰的建议,将一部分庄园佃租或交还大行台,将部曲劳动力聚集起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就参与了军粮的加工。

    就算这两人不计较,李泰也不能腆颜接受而不做表示。

    贺拔胜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庄园里,李泰拿着京兆郡提供的货单将自己意思告知,贺拔胜闻言后也大感欣慰。

    “今年的确物用疾困,我便承惠小辈。”

    说完这话后,贺拔胜便一边细阅着货单,一边勾选需要的物资。

    他家部曲众多,老兵伤残比例也高,特别今年邙山之战后,亡者给恤、伤者给养,压力更大。特别一些伤病员所需要的药物,民间储备不多,搜买困难,大行台调配也不可任给私门。

    李泰见到崔訦所提供的货单上不乏伤病用药,便意识到他这表哥也是面冷心热,虽然不接受贺拔胜的礼物,但心里对这位老上司还是有感情的,那些物料显然是给贺拔胜准备的。

    果然,贺拔胜最后勾选的主要也是这些物料,价值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匹绢之间。

    选定之后,贺拔胜眉宇之间舒畅许多,接下来便又望着李泰进入夸奖环节:“小子作业优秀,恨我不能提早遇见啊!若能结缘早时,拥此良佐,事业未必不可期望。”

    李泰闻言后便是一笑,且不说他来到这个世界时间本就不久,就算是母胎穿越,也赶不上贺拔胜朝三暮四、浪到飞起的峥嵘岁月啊!

    贺拔胜既然选定,剩下的自然都归若干惠所有,仍有两千三百多匹资货。

    除此之外,月中还要供给北华州一万五千多张公文底册,按照李泰之前的定价标准,这也是几百匹绢的价格。

    累加起来,那就是将近三千匹绢的收入。这还仅仅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次的分红。无论如何,也说得过去。

    又过两天,原司徒公府长史贺兰德到来,向李泰告辞。

    月初高仲密便跟随宇文泰入朝,并正式获授为太尉。那会儿李泰还在忙着给乡团制作军粮,并未跟随。

    贺兰德作为原司徒公府主要的僚属,再加上高仲密所给予的判词评语不低,所以在返回大行台后获任新的官职,前往陇右担任略阳郡守。

    从一介有名无实的公府长史,转身一变成为一郡太守,这自然是极大的提升。尽管略阳郡远在陇右,又刚刚经历过氐胡叛乱,但只要是心存事功之想,谁也不会抗拒这样的安排。

    因此贺兰德也是一脸的喜色,对李泰说道:“公事催急,不暇顿足,眼下便要奔赴任治。与郎君相处日短,情义却长,只能请郎君代我向司、太尉公多谢举荐之情!”

    贺兰德真是挺忙,甚至都来不及停下吃一顿饭,入庄后匆匆说了几句,便告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