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酪浆解渴,便继续上路。

    李去疾给他们找来了一些打着两块黑补丁的戎服换上,又安排一队营士护送,这一次再上路便顺利的多,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盘查,终于在傍晚时抵达了栎阳防城外。

    这座兵城附近,所驻扎的营垒军伍更多,而且一望可知都是精锐军士。

    在等人入城通传的间隙,李泰站在诸营垒外仔细辨识,看到了许多北镇大将的旗帜。

    贺拔胜、若干惠都赫然在列,包括赵贵这个老失律的部曲营垒也在其间,正位于防城外的东北角,在其旁边则就是唐太祖李虎的营垒。

    但是隋太祖杨忠的部曲仪仗却不见,或许还不够资格驻扎在此周边,因为眼下的杨忠还没有获得开府资格,较诸开府低了一级。

    大行台宇文泰与西魏太子元钦,如今也都来到了栎阳防,因此防城出入监察极为严格。有甲胄森严的西魏禁军将士当道警戒,不准闲杂人等于此纵马浪行。

    李泰看到这防城周边阵仗,心里不免突发奇想,如果他能带着一架武直穿越过来,在这左近突突一顿,接下来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们一行在城外等了足足大半个时辰,直到天色擦黑,才有一行人自防城内行出,为首一个身材尚算高大的年轻人站在防禁之内呼喊道:“太尉公府记室参军李伯山,在否?”

    左近已经聚集了许多等待通告入城的官员和兵众,长久等待难免让人心情焦躁,场面也有些杂乱。

    一直等到对面喊了第二遍,人群中的李泰才听到自己的名字,忙不迭排开周遭人群,越众而出,上前几步叉手道:“太尉公府属员李伯山在此。”

    有禁卫军士入前验看他的告身信符,才将他引入防禁线内。

    之前喊话的那名年轻人也走上前来,上上下下打量他几眼,然后便抱拳笑语道:“李郎果然一表人才,难怪方才太尉公嘱我外出不需细访,眼望既知。”

    你明明喊叫了好几遍,还是我主动走上来!

    李泰心里吐槽一句,但这恭维话也听的让人开心,便也作揖道:“不才拙质,让郎君见笑,敢问郎君作何称呼?”

    “某名念华,忝为太尉公府长史,李郎直称即可。”

    那年轻人也很有礼貌,闻言后便笑答道。

    李泰听这介绍不免多看了对方两眼,高仲密这个太尉公虽然是个水货,但其府佐品秩却是真实不虚的。

    之前的贺兰德做了几个月的司徒公府长史,外放便是一方郡守。像李泰担任的太尉府记室参军,那也是正经的六品官职,如果肯放弃高仲密的亲信身份,把组织关系交到西魏朝廷,外放也能担任一个县令都督。

    这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瞧着像是氐羌混种,除了笑容挺和蔼,不像一般的胡人那样孔武粗豪,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居然能够担任太尉府长史,可见身份绝对不简单。

    再联想到对方自言名字,念姓可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脑海里略作思忖,便又拱手问道:“请问郎君,念昭定公……”

    “正是家君。”

    年轻人又微笑着回答道,而李泰也因此知道了他的身份,原来这看起来不甚起眼的小杂胡居然是念贤的儿子。

    昭定就是念贤的谥号,这自然不属于李泰原本的知识范畴,他连自家祖宗的谥号记起来都很勉强。只是在不久前恰好听到贺拔胜感慨,说念贤若非几年前的河桥之战丧失威望,哀荣必然更加盛大。

    念贤这个人在后世名气倒不是很大,但有一个身份不得了,那就是眼下西魏名声响亮的北镇军头们,有一个算一个,在他眼里都是儿子。

    入关的这些北镇军头们,念贤的辈分最高,所谓于诸公皆为父党,自太祖宇文泰以下,咸拜敬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