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灰头土脸、一脸倦色的跟在李大将军身后不发一言,他们也都识趣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多问。

    至于那些诸军军士们,则就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心里还隐隐有些高兴。

    虽然常山公于谨在国中也是劳苦功高、战功赫赫,但跟近年来风头正健、屡破强敌,几乎保持着全胜战绩的太原公李伯山相比,还是略显逊色的。而之所以要加上一个“几乎”,输掉的那场阵仗也是十多年前的邙山之战,太原公作为常山公部将一起被东贼打得狼狈逃窜。

    就算抛开过往战功事迹不说,好歹太原公也是此间的地主,这不刚一当上主将,大家立即便有了饱饭可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于谨本就是被李泰胁迫着一起出城抚慰诸军,出城溜达一圈见到众将士们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点,甚至有些不擅长掩藏情绪的军士还略露窃喜之态,心情不免更加的恶劣,返回城中后竟然真的头昏脚沉、病卧不起了。

    李泰在石城这里招聚安抚中路诸军,与此同时派往其他各路的使者也都在第一时间出发了。而率先抵达的,便是距离石城最近的武宁了。

    武宁地处襄阳和江陵之间,即就是后世的荆门市,位于江汉平原的北部、荆山南麓,也是南北两地之间为数不多的形胜之地,并且成为南梁雍州与荆州的分界线。

    原本武宁是掌握在江陵手中的,毕竟梁王萧詧在同江陵之间的较量中本来就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但是之前李泰直接派遣梁士彦出兵入驻武宁,以保持对江陵方面的军事震慑,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只不过眼下的武宁情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本驻守于此的梁士彦所部荆州军被驱逐到了城外,驻扎在荆山山野下。入据城池的则换成了宇文护、李穆所率领的关中南来之军,另有梁王萧詧所属的襄阳部伍傍城扎营,形成了完全主客异位的局面。

    在这几路人马当中,梁王萧詧对于进攻江陵的心情是最为急迫的,所以当侯莫陈顺抵达襄阳表示要梁王率部南来助战时,梁王几乎无作任何犹豫便尽起襄阳人马南来。

    但他心情虽然急迫,但是话语权却并不高,真正决定大军行止进退的乃是前锋主将宇文护。而在沔北受到教训的宇文护眼下也是谨遵于谨的指令,自知战阵攻讨非己所长,因此在进驻武宁后便并不急于南去与梁人交战。

    这一天,梁王萧詧再一次入城请战无果后,一脸颓丧的返回城外军营中。营中大帐里传来歌舞戏乐声,那是作为监军的魏将侯莫陈顺正在消遣。

    梁王没有直入大帐,而是转入旁侧的小帐中,并将随军至此的麾下文武召集入帐,口中叹息道:“那中山公宇文萨保仍然不允大军出战,我担心魏人是有围而迫之、招降江陵之想啊!”

    帐内襄阳众人闻言后神情也变得忧虑起来,情况若真如此,那对他们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如果江陵君臣请降,那么他们襄阳主从便丧失了最大的价值,连继续做傀儡的资格估计都没有了。

    随军的参军蔡大业听到梁王这么说,便叹息一声道:“魏国多虎狼之臣,无论那中山公宇文萨保、还是安平公侯莫陈顺,俱无崇尚信义的贤声令誉,与我襄阳也情义浅薄,与他们相谋本就变数颇多。

    太原公李大将军东征之前还特意遣使来告,江陵之事待其凯旋之后必与主上共谋,有此承诺,我襄阳师众本就不必急出。但今至此非但有悖前盟,而且还合逼武宁梁开府……”

    听到蔡大业这么说,众人神情多有些不自然,梁王萧詧脸上也不免暗露惭色。

    然而一名将领尹德毅听到这话后却皱眉说道:“蔡参军此言谬矣,此番行军、岂我背盟?分明是魏国内斗、上下倾轧,其国君臣尚且不重李伯山,我藩属之众又有什么理由抱守旧盟、大计尽托于业已失势之人?

    参军既知魏国多虎狼之臣,岂不知李伯山乃是当中最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