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事关重大,宇文护一时间也难以做出决定,尤其眼下的他对诸军控制力也是不足,就算做出了决定恐怕也得不到充分的执行,所以还是决定与达奚武等大将商讨一番、达成共识。

    几名大将很快便也来到府中,待听到大司马独孤信等已经撤离九曲城,一个个神情也都变得非常难看。

    「前者主上着令退守九曲城,以待襄阳援军。然而如今发生这样的变故,继续留此恐怕是要事与愿违。究竟是留是去,未知诸位可有教我?」

    宇文护望着几人,神情凝重的说道,旁边尉迟纲则又说道:「谁若对太原王来援一事仍存幻想,也可留此继续等候。」

    听到这话后,众人脸色越发难看,沉闷的气氛持续了好一会儿,李远才又开口说道:「主上前所忧虑便是一旦轻退恐怕师伍丧志为敌所趁,况且重返关中路途遥远,不如暂时引部退回弘农。如若太原王来援,尚可不失呼应,若是不然,亦可徐徐退回、军不失律。」

    众将闻言后也都纷纷点头附和此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很多时候,看似稳定的局面其实非常脆弱,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变数,都能让局面快速崩溃起来。

    尽管这些将领们还在盘算着徐徐有序的退军,可是当撤离的命令下至营伍的时候,顿时便在营伍当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为什么要撤离?不是说太原王正率大军来救?难道大冢宰真的已经不活?」

    营士们满腹惊疑,但却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一系列的疑问,由此便带来了更大的恐慌。

    于是许多驻守城外军营中的将士们甚至都不再理会次第开拔的军令,直接自己便收拾行装、拔营而逃。随着有人私自逃离,混乱的局面便快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逃亡的队伍当中。

    随着崩溃的局面形成,宇文护等人也难以再控制住局面,便也只能赶紧召集亲信部众,护送着宇文泰的灵柩弃城而逃。就连原本九曲城中的守军将士们也受此影响,加入到了溃逃之中。

    九曲城中魏军的大举溃逃自然很快便引起了与之对峙的齐军注意,相关的情况很快便被禀告到中军大帐之中。

    段韶一直都在引部驻扎于九曲城北面与敌军遥相对峙,得知此事后当即便召集部伍向着九曲城方向推进而去。齐军的到来顿时又加剧了西魏军众的恐慌,很快九曲城便成为了一座空城,被北齐唾手拾得。

    进据九曲城后,齐军将士们自是振奋不已。他们此番非但大败西魏人马,将敌军彻底的赶出河洛地区,甚至还收复了之前被西魏所占据数年的九曲城,可谓是战果辉煌。

    因为连日来风雪不断,道路上积雪厚重,所以在进据九曲城后,段韶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对溃逃的西魏军众进行追击,而这相对保守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首先向段韶提出质疑的便是平秦王高归彦,他来到段韶帐中当着众人的面便大声质问道:「如今西羌丧胆,大溃而逃,正是追敌致胜的好时机,平原王为何勒师于此、裹足不前?」

    高归彦戴罪之身,心里自是盼望着战果越辉煌越好,这样一来他才能免于归国遭受处罚。

    「眼下风雪塞路、进退艰难,实非进击取胜良时。羌师败逃,已有验应。我若贪功进取,纵然有所胜绩,但也难以完全豁免此害啊!」

    听到高归彦的质问,段韶便耐心解释道:「更何况贼师还有传言,道是其国李伯山不日便要北上援战。李伯山乃是我国劲敌,一旦至此恐怕战局再生波澜,亦需有所防备。」

    段韶的理由虽然很充分,但仍有

    人并不认同,除了渴望大功的高归彦外,斛律光也皱眉说道:「平原王所陈诸困,皆非罢战不前的理由。风雪塞路,岂独困我?正因如此,贼师必难遁远,裹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