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现出自己的无害与恭顺。

    「胡性残暴好斗,但也畏强惧死,一旦力战不胜,则就不免夺志丧胆、摇尾乞活。」

    宇文贵策马来到李泰面前,指着那些伏地请降的突厥士卒们说道,因见李泰还是皱眉不语,便又讲起这些草原胡族在处理诈降敌人时的残忍手段,往往都是惨绝人寰的虐杀,甚至有的一个部族但凡有一个降人外逃,部族其他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被残杀一空。

    正因为这些残酷的手段,草原胡族往往好斗成性,哪怕局势不利也多有顽抗,不会轻易投降,可如果一旦放下武器投降,那就意味着已经彻底丧失了顽抗之心。

    而这种前后的反差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胡性畏威而不怀德,他们习惯了用武力解决问题、达成目的,可一旦他们的武力不凑效时,就会转为极端的卑躬屈膝。

    李泰在此之前也没有同这些草原胡族交战的经历,心内对此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保留,可是当将士们开始着实打扫战场时,这些突厥卒众们恭从的表现又不免让他自感大开眼界。

    原本这些胡卒们之前还在为了争抢物资牲畜而彼此间大打出手,可是当魏军士卒们着令他们将战场上的物资都搜集摆放到固定位置的时候,这些胡卒们便都乖乖听话的执行,甚至就连他们各自身上原本所收藏的物品都主动呈交出来。

    又有胡卒因为对命令的执行不够到位而遭到鞭打惩罚、乃至于被当场斩杀,但周遭胡卒全都默然垂首,哪怕就连这些胡卒们本身的亲属对此都是一副漠视态度,或许也会流露悲伤,但却不见什么忿恨之态。

    李泰在看到这一幕幕画面后,也不免感慨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夷狄、禽兽也,有的时候真的不是贬低而是单纯的陈述,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和谋生方式不同,那所接受的伦理道德和养成的行为模式就会不同,很难去跨族群、超越背景的加以理解。

    但是该说不说,这些突厥人如此的秉性倒给战场打扫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整座突厥营地绵延十几里,而由于人马牲畜的逃散,战场范围更是扩大倍余,单凭一众西魏将士们想要将战场快速清理打扫一遍也是非常困难,而且将士们经过一番激战后也都已经疲惫不堪。

    可是有了那些突厥降卒们的加入,战场打扫起来就变得有效率得多。除了散落在战场上的物资很快被收捡聚集起来之外,那些逃散的牛马牲畜,众突厥降卒们也在努力的帮忙驱赶抓捕。

    这些降卒们还会跪地请示允许他们使用套索,去套捕分散在战场周边的牛马。就算他们已经套来战马并翻身骑乘上去,也只是为了去抓捕更远处的牲畜,哪怕左近并没有魏兵盯守,而他们也已经跑出很远的距离,但还会驱赶牛马返回营地,不会擅自逃离。

    李泰也是久经沙场、打过许多胜仗,但也不得不承认,突厥战俘是服从性最高、最让人省心的。他们会努力完成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并且竭力表现自己的恭从与无害,当任务完成后便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但也绝不会交头接耳搞什么串联阴谋。

    看到这些俘虏们如此表现,李泰也依稀明白了突厥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的崛起壮大。因为草原部族的兼并成本较之中原地区实在是小得多,只要部族本身积蓄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获得一两场战事的胜利,那么接下来部族势力就会滚雪球一般的发展壮大。

    也怪不得历史上隋唐在与突厥对战时尽管取得了某一阶段的胜利,接下来往往都会有继续养虎为患的操作,因为这些突厥战俘实在是太好用了。

    因有这些突厥降卒们的效力,这片战场很快也被初步的打扫完毕。当李泰来到杨忠等人所驻守的突厥可汗大

    帐时,看到杨忠所部众将士们浴血奋战后的疲惫模样,他心中也是欣慰不已,阔步入前沉声道:「辛苦诸位了!」

    杨忠这会儿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