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朝廷主要的财政收入,便是农税与盐税,其余像商税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旦农税出了大问题,那么大明江山,只怕也不稳了。

    朱高煦始终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夏元吉这番话语倒是令他眼睛一亮。

    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啊!

    也许人家明明心知肚明,但就是装作糊涂,难得糊涂!

    鲁穆沉思了良久,突然发问:“夏大人,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没有,土地农桑是王朝的根基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

    夏元吉神情有些黯然,“老夫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隐患,奈何兼并土地之人,大部分是像你我这样的读书人。”

    “读书人耕读传家,以安天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一个读书人获得了功名,就会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这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天下士绅又何其多也?”

    话听到这儿,朱高煦总算是听明白了。

    原来夏元吉这个老货,早就注意到了土地兼并一事,甚至意识到了土地兼并的恶劣后果,但他却装作不知,是因为这么些个理由。

    其一,无非因为他也是文人,老夏头不想贸然改革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毕竟古往今来的改革家,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改革意味着开陈出新,意味着从既得利益者手中抢走利益,这就注定改革是一条充满血腥死亡的道路。

    其二,夏元吉怕了,因为兼并田地的士绅太多,而且兼并田地的人,还不仅仅只有士绅!

    这就意味着,他真敢对这事儿下手,他夏元吉可能要与整个大明为敌!

    就算是朱老四获悉真相后选择力挺他,那又能如何?

    只怕小算盘真这么做了,最后算盘珠子都得被人给扬喽!

    鲁穆听得怒发冲冠,周忱在一旁沉吟不语。

    朱高煦见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两声笑道:“不必这么悲观,本王还活着呢!”

    “土地兼并这个事儿,不是不可以解决,但必须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看着汉王爷脸上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夏元吉心中生出了强烈的不安。

    鲁穆听到这话,当即拱手道:“臣愿为此尽心竭力,如何做还请殿下示下!”

    “简单,第一步,你接手通政司后,将邸报办成两种,一种为内刊,也就是以前的邸报,上面的内容只能让官员知道,不能让百姓知道,比如某些该保密的朝政国策。”

    “另一种为外刊,也就是本王之前说的新报,向天下百姓发售,至于内容就是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针,比如新盐法的内容与新盐六十文一斤的价格!”

    “内刊就跟以前的邸报一样,至于外刊毕竟是给平民老百姓看的东西,售价几文钱即可,日后你通政司需在地方设立分部,设宣政吏游走于乡野市井,将外刊内容念给百姓听,读给百姓听!”

    “你们不要老是想着搞神秘脱离群众,要主动走入民间,让老百姓们知道你们这些官员一天都在干什么,又真真切切地给老百姓做了哪些仁政,这样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让老百姓信赖朝廷!”

    鲁穆急忙掏出了个小本本,一脸认真地开始做起了笔记。

    夏元吉倒是听得眉头紧锁,这些可都是拉拢人心的手段啊!

    “当然,这是新报外刊的主要板块,你还可以开辟一些板块,刊登一些有关百姓民生的事情,还有我大明官员将士的那些英雄事迹,都可以刊登在上面,甚至才子佳人的花边新闻也可以……”

    听到这话,鲁穆突然眉头一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