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将。」

    这话若是搬了原话出来,其实说的挺难听——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尊不足。

    但他改得巧妙,说了这意思,也没贬低了顾长堪和杨太后。

    付主司拱了拱手,退了下来,这一问一答,顾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谁的人,都一目了然。不必再多费口舌。

    杨太后在垂帘之后突然出声,「陛下初登大位,恐诸事不明,故哀家人要携这罪身来前朝……」

    「陈国得太后娘娘,是乃天幸!」

    恭维的话数不胜数,哪怕杨太后知道这种话听了没什么用,可听一听,心里总归是要熨贴些。

    杨太后照例说了些话,顾长堪依旧率先下朝的,等喊「退朝」时,殿上已经只有半数的官员了。这半数官员,还是因为杨太后留下的。

    顾明朝不由得低头自嘲。

    御书房。

    顾明朝没有想到,谢松照口里的「救陈国难如登天」是什么意思——

    眼前堆积如山的折子没有让他畏惧,可折子里的东西却令人心寒,陈国疆土绵延数万里,其中百姓万万人,文武官僚百余人,其中所奏请之事却没有一件紧要的。像是陈国已经歌舞升平,是个无需忧患,不必枕戈待旦的国家。

    钟筠冷笑:「陛下。这样的折子,往前数好多年就有了,太后掌政之后,便将这些折子扔给了建文皇帝,如今……」

    只是轮到你罢了。

    杨太后想要中兴,但理智犹存。顾明朝到底如何,她要把他放到灯下细细看,只有看透了,看明白了,她才会放权。

    顾明朝回忆着周太子平日不批折子时都在做什么,但似乎……他整日都在批折子。他永远眼眸半垂,情绪叫人看不明白,好像最喜欢以退为进,然后是……看书!

    每次到东宫,一眼往过去,最多的就是书!

    顾明朝眼睛一亮,「钟筠,将那些书,拿过来我瞧瞧。」

    钟筠却将伺候的婢子都打发了,自己捧了书过来,「陛下,今日为君,犹记昨日盟誓否?」

    顾明朝学不来周太子,可谢松照压人气势的模样他却信手拈来,「钟筠,这陈国烂到了骨子里,你身为它的臣,难道不救它?」

    钟筠慢慢放下书,「陛下,我钟家人死完了,全死在了濮阳一战,为国尽忠,马革裹尸,我都不怕,可往热血上泼冰,往粮食里掺虫!这,是一个皇帝该做的吗?!」

    顾明朝轻声道:「钟筠,他们死了,你就要翻了这片他们拿命守着的天下吗?」

    钟筠斩钉截铁的道:「对,我两无需多言。」

    顾明朝起身,「***昭雪呢?你不想要吗?」

    钟筠凄厉的笑起来,「***昭雪?顾明朝,永祚帝死了,建文帝也死了,你……哼,你说说看,子翻父案,我又是你的婢子,旁人怎么看?史书如何写?只怕我钟家的铁血上,还要再填一笔桃色!那大可不必!」

    顾明朝心中有了定论,「钟筠,我们依旧合作,我弱不能让陈氏江山起死回生的势态,那我们便一起翻了这里。倘若……我成了,我还是会帮你,但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一次不成,我就会送你离开陈国。」

    顾明朝必须留下她,他身边太缺人了,尤达不能分身白拾守在燕都,现在就等于孤军奋战,杨太后不够相信他,同样的,顾明朝也不相信她,一个随时能杀掉皇帝的人,他不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可信任的。

    钟筠这些年在宫里培植起来的人不算多,毕竟念一在上面,杨太后管得也严,少不留意就被当成细作杀了。

    钟筠站在原地,像是思考着这个计划是否可行,「你需要多久证明?」

    顾明朝估算着时间,咬咬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