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胡氏说着,眼泪汪汪,抽泣了起来,连江宁说成了南京也没有发觉。

    “阿母,你喜欢南京吗?”

    王和垚轻声问了起来。

    郑成功攻伐南京,一言难尽,功败垂成,汉人再无北顾之力。

    “南京是六朝古都、繁华之地,阿母当然喜欢了!”

    王胡氏说完,反应了过来。

    “人面前,可不能说南京,是江宁,记住了!你那天杀的舅舅,他怎么就……”

    往事不堪回首,想起了不争气的弟弟,王胡氏又抽泣了起来。

    “阿母,放心吧,一切都会好的!”

    王和垚安慰起了母亲,心里却在骂这个狗世道。

    “阿母,我爹怎么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他让我去姚江书院读书,难道只读书种地啊!”

    看到母亲情绪缓和了些,王和垚赶紧转移了话题。

    “这个阿母也不知道,你阿爹自有他的道理。”

    王胡氏擦了擦眼泪,继续给儿子释疑解惑。

    “不过,你爹是真打算让你种地做生意。你要是想科考,可得过你阿爹这关。”

    王胡氏的一本正经,让王和垚是暗暗摇头。

    不让儿子参加科举,看来这位“高穷帅”老爹,不是另有癖好,就是有“仇清”情结。

    “阿母,我看阿爹对你体贴入微,你就不要猜疑他了。”

    王和垚轻声说道,语气委婉。他可不想自己的父母吵架,鸡犬不宁。

    “你阿爹吧,人也老实,就是太热心了。有些传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胡氏说完,看着儿子,又是一本正经。

    “你一个小孩子,不要管我们大人的事情。你先养好自己的身子,阿母以后还要靠你养活!”

    母亲的话,让王和垚连连点头,满脸笑容。

    “阿母放心就是!儿子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要是爹不听话,就休了他,让他哪凉快哪里呆去!”

    王和垚的话,让王胡氏愣了片刻,这才轻声笑了起来。

    “休了你阿爹!这话你也敢说!只要一家人能和和美美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不过,儿子的一番甜言蜜语,让王胡氏的心情好了起来。

    “垚儿,阿母知道你和郑宁那丫头要好。不过,郑家那些人性子都野,你还是少搭他们。”

    不知不觉,王胡氏扯到了王和垚的身上,满脸的严肃。

    “阿母,这是为何?”

    王和垚微微一愣,脱口而出。

    他对郑氏兄妹印象不错,对方不是那种不讨人喜欢的恶人。

    “垚儿,看来你真是忘了。”

    王胡氏耐心给儿子解释,语重心长。

    “郑宁的伯父郑遵谦、郑遵俭,都是当年的反清义士。郑遵谦兄弟死后,他的幼弟郑遵修又继续暗地里闹事,几次被官府缉捕。这次郑遵修被官府在余姚县城射杀。你说是不是无辜啊?”

    王和垚沉默不语,顿了片刻,这才开口。

    “那郑宁、郑思明兄妹两个……”

    郑遵谦为抗清义士。甲申之变,潞王以杭州降清,郑遵谦起兵,杀死投降清朝的会稽县令彭万里和清朝的招抚使,与另外一名抗清义士熊汝霖合作,拥台州的鲁王朱以海为监国,随鲁王至厦门后,封义兴侯。

    1646年五月,鲁王军败,郑遵谦随鲁王转战舟山、中左等地。因不满郑彩擅杀好友熊汝霖的行为,与其决裂,被郑彩追捕,投海而死。

    至于郑遵谦的二弟郑遵俭,则是鲁王麾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