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文之中笔者描述了古代中国文化上的连续性,这一章讲述政治制度上的连续性,在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之中,曾经存在过夏、商、周三个邦国王朝。

    某些人试图证明更久远的王朝是正统,更久远的神话人物是正统,而商周是后来者的行为,不吝于日耳曼后裔自诩罗马,进而痛斥自己的祖先侵略罗马,简直可笑。

    毋庸置疑,经历了周王朝千年的统治,夏、商对后世几乎没有影响力,周王朝则从方方面面都是中国人的文化源头,不仅仅是至高神的存在,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制度上的影响。

    众所周知,生产力的每一次前进或者退步,都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这种变革通常是剧烈而残酷的,守旧势力总是会负隅顽抗,最终通过流血达成变革。

    在古代中国则不是如此,诚然,古代中国王朝交替之时的变革远远比西方国家剧烈,但新王朝总是能极快的依据经济形势来选择更为恰当的政治制度,在新旧交替的短短时间之内,每次都能够提出高屋建瓴的制度建设是不合理的。

    但是笔者找到了其中一切的源头,那就是礼乐制度,这是一种能够适配任何经济基础的万能制度,只要掌握了礼乐的精髓,进而为社会上一切的人进行标签,估算力量,社会的矛盾就陡然一清了。

    接下来,请让笔者详细讲述这个制度是如何在汉王朝发挥作用的——《汉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