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他的神情很是放松,但是眼神以及声音却很是认真的说道:“楚有一番话想要趁此而言。

    这世上有主动去招纳贤才而使自己受损的吗?

    纵观一千三百年史册,未曾见过这样的局面。

    百年后汉,士族多在郡县之中盘踞,若不是万不得已,是没有士族愿意出奔到异地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离乡卑贱啊!

    但是中原乱战,破家灭门幸存的士人,躲避战乱的士人,又是何其之多呢?

    这些士人有的流寓在江东,有的流寓在荆州,等待着明主的出现,我前些时日便得到了一个士子,名为诸葛瑾。

    乃是徐州琅琊郡的诸葛氏子弟,之前到江东游学,结果因为战乱没有返回徐州,就在江东流寓。

    这诸葛瑾有大才,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风物才能,都是上上之选。

    前些时日岳父同我说,在庐江郡中有望族子弟姓周名瑜,字公瑾,同样有大才,是江东少有的风流人物。

    我当时就惊奇道:‘既然有这样的风流人物,为什么不将之收揽于吴郡之中呢?吴郡乃是扬州精华之所在,吴郡六姓乃是江东士林之冠冕,若是伸出橄榄枝,难道会有人不愿意接受吗?’

    周瑜是扬州本地的贤才,诸葛瑾是流寓而来的贤才,这样的人在江东还有多少呢?

    让这些的大贤之人流落在江东的山水之间,而不能尽用,等到孙坚这样的人攻上门来,却要高呼‘为之奈何’!

    长此以往,不过是强者过江即为江东之主罢了。

    到了那时江东士族又要如何自处呢?

    固守的人一定会被天下所淘汰。

    既然诸位家主都做出了选择,那之后楚会向整个江东发出招贤令。

    这将会是诸位所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顾雍等人皆带着些许的羞惭之色,洛楚是个还未曾加冠的少年,但是却已经看的如此通透,顾雍沉默了一下又问道:“公子,不知道这招贤令要如何招贤啊?”

    虽然是要召集贤才,但到底怎么招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招贤令这种东西代表着大量的人事变动,他们虽然决定要出让利益,但出让多少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

    如果这一次出血太大下一次还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出血都说不准了。

    洛楚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心中实际上早就有腹稿,朗声说道:“此次招纳贤才主要是招纳那些真正的大才之人,是要优中选优,贤中取贤,武要万人敌者,文要白衣卿相。

    至于基层官吏便依旧按照旧制,希望诸位众志成城,毕竟改变基层吏员是我所不愿意去做的。”

    听到洛楚的话众人终于放下了一些心,如果只是要招纳贤才之士的话,那对他们的冲击还是不太大的。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然后一起离开了这里,等到几人皆离开了洛楚的府邸后,却未曾分开,而是又聚在一起感慨着。

    桥巍乘坐着马车离开前笑着说道:“公子楚是我桥氏的女婿,公子楚若是江东之主,桥氏便是外戚。

    六大家族同气连枝,只要你们家族之中有杰出的子弟,自然能够进入到公子楚身边,自然能够在江东占据高位,你们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与其担心这些,不如去好好教育族中子弟,若是有才能就好好培养,以后出将入相岂不美哉?

    若是没有才能的,那就锻炼他们的品行,公子楚出身洛氏,极重德行,若是德行优秀,未必没有入仕为礼官的机会。

    正如公子楚所说,这是我们的机会啊。”

    说罢就直接登上马车离开了,留下其余几人反应,陆氏家主登上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