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还不清罢了!

    审正南和我守在邺城,我们二人一向不和,但谁也没想过坑死对方。

    我不喜欢他,他太过倨傲,自以为是。

    但他的一句话我很喜欢,生为袁氏臣,死做袁氏鬼,仅此而已!”

    麴义的话简简单单,但却振聋发聩,能够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已经做好赴死准备的人。

    世人在看待这些士人的时候,总是将他们看作一个个利益的具现化,用身份来分析他们的所有行为。

    但这种标签化的行为本就是最愚蠢的。

    古今中外的圣贤都说过,人是极度复杂的。

    富贵出身的大部分都持保守态度,这就叫做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但其中却依旧有许多做出背叛阶级利益的个人。

    没有这些掌握着先进生产力和前进方向的人,世界就不可能这么快的向前进步。

    这世上有一个东西叫做理想。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只愿意相信那都是利益之举。

    荀彧在曹魏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死。

    他放弃了唾手可及的魏国丞相之位,他放弃了唾手可及的在史书上单独列传的荣耀,他放弃了荀氏成为曹魏第一世家的未来,他放弃了一个任由他描摹施展的王朝。

    这应该用什么来做解释呢?

    如果用阴谋论来猜测,他要得到什么东西,才能够弥补他的死,对荀氏家族以及他自己所造成的损失呢?

    他有一个理想,然后愿意为之赴汤蹈火,甘愿死去。

    荀彧死了。

    荀谌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这二人如果都活着,再加上荀攸,荀氏会有多么的强势呢?

    但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沮授田丰审配等人皆是河北士族,若是这三人愿意投降曹魏,即便一时不得重用,但以三人的才能,终究会脱颖而出,保住家族的富贵不难。

    但审配毫不犹豫的赴死,沮授随军来到前线,田丰在邯郸看顾后勤粮草,是最主战的臣子之一。

    望着众人同仇敌忾的表情,洛燕知道已经没什么可值得说的。

    他抽出剑,剑身闪着亮光,缓缓道:“既然如此,那任何想要踏入邯郸的人,都要从我等的尸体上踏过去。”

    众人齐声慨然道:“然也!”

    ……

    先前曹操还在时,魏军与赵军攻了几日,曹操就感慨着对魏国群臣道:“先前遇到那审正南,便觉得河北有这等士人,实属袁氏之福,如今交战,明明处于下风,却攻之不破,劝之不降,真是难得啊。”

    赵国士卒数量处于下风,又要防守几处,无论是战将还是谋臣都处于绝少之状。

    审配死后,赵国最后有统帅之才的人只剩下张郃和洛燕,洛燕居中指挥,麴义随洛燕坐镇中军。

    张郃和荀谌领一支偏军,沮授有治军的才能,他一直都是赵国军事主官之一,同样率领一支偏军,三军各自占据地形,守望相助。

    曹昂派遣魏国大将猛攻营寨,魏军宛如潮水般铺天盖地,箭矢更是像真正的箭雨般洒落而下。

    三军中数荀谌所在军队薄弱,被郭嘉洞悉后,当即猛攻荀谌部。

    沮授率军来援,袭扰魏军,却不知正中郭嘉计策。

    原来猛攻荀谌的军队不过是佯攻,一开始魏军所要做的就是围点打援,要抓的就是来援的沮授以及洛燕。

    魏军人数太多,旌旗摇曳间,沮授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他也不敢赌。

    只能无奈应战,于是正中郭嘉下怀,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