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张冲,实际上就是带着宗族到张冲这里乞食的。山外的黔首都没粮,他们山里的就更穷困了。他们二兄弟再不找个依靠,全族都要饿死。

    听李辅说他弟弟读孙子兵法,张冲啧啧称奇,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读的。不过相比于《五经》句读艰难,微言大义。这《孙子兵法》又好读很多。往往是一些经学家族转型的中间读本。像这李家读《孙子兵法》倒也在情理之中。

    见这李弼有点意思,张冲起了考校之心。

    他问李弼:

    「我看诸多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君可为我要虚实之道。」

    李弼心里感慨,本以为泰山盗只是一时之幸,成乱而起的群盗。没成想着渠魁还如此知兵,一句话就倒出用兵之道在虚实。

    李弼不敢怠慢,忙将他自己带族兵的理解具以告之:

    「虚实之道,在于正奇相换。何谓正,先出合战者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可以是攻守、前退、主辅,正奇之间又能变化。如前一刻为主兵先攻,顿兵后,再以辅兵攻,那正变奇,奇变正。但善用兵者,又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

    张冲不断点头,对正奇之道的阐述,最容易试出将领的军事理解。凡把正奇当成阴谋诡计之术,那显然就是不知兵者。

    从李弼这话来看,这人是知兵的,做个善将有余,但……

    这边张冲刚在想,那边李弼最后又说了一句:

    「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嗯?此言一出,张冲对着李弼是真正的另眼相看,这是个人才。

    为何?

    在张冲看来,他将人才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者,能用而不能言。就是自己有实践能力,但并不能准确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二梯队者,能用能言。这类人才已经能将自己的实进行总结提炼,对自己实践过程的诸多地方都能和别人交流清楚。但可惜,要言太烦,不能让一般人听懂。

    而第三梯队者,就是能用能教。能将提炼的再进一步提炼,用十句话讲述的部分,最后一句话就能说清。此时这人已经对自己所实践的领域有了非常高的理解。….

    如果说先前李弼说正奇,说了那么多,那算是第二梯队人才。因为他也就是和张冲这样有带兵经验的人讲,才能沟通。但凡一个没带过兵的,根本不知道李弼在说什么。但李弼最后那话却是直接升成第三梯队人才,那句致人而不致于人,道出了兵法的精髓,甚至是全部奥义。

    这和张冲自己提炼的不谋而合,张冲就认为兵法之道就是一句:

    「掌握主动权。」

    所以,对李弼,张冲特别满意,这边立马感慨:

    「有二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但张冲这边话刚落,那剩下的三人中,出来一人,直接反驳:

    「此言大谬。夫以力争雄,力有时穷。以智称长,智有时短。渠魁以李氏二兄弟为走狗,欲以智力争天下,吾见之必亡。」

    这话一出,李辅李弼二兄弟皆怒目而视,其中李辅雄勇甚弟,气烈更甚,他直接骂到:

    「哪里的酸腐在这大言不惭,妄自矜夸。不知道有和见益于诸家?」

    说这话的这人,身上的衣袍满是补丁,但目有精光,被李辅这样的豪杰怒斥,都能晏然自若。

    他不理李氏二兄弟,而是直接对上首的张冲道:

    「将军。智力使乱,名分得安。如一兔走街,百人追之。何也?分未定也;而积兔满市,人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实分已定,不可争。此才为长治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