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河内,过孟津渡,入洛阳。

    还有一个是张曼成的南阳军团,北上过伏牛山,入叶县,然后在沿着汝水一路北上就可以到洛阳南大门,广成关。这条路也是后来孙坚讨伐董卓时所走。

    最后一个就是马元义、波才、彭脱的汝颍军团,他们可以沿着颍水一路北上,过阳城、穿过嵩山山脉,只要打下嵩山山脉之间的轘辕关,就能直入洛阳盆地。

    可以说这条路最少,也是最有希望上洛的。这也是太平道在这十几年间一直在汝颍地区发展,而马元义逃出京都后直接去颍川的原因。

    这样看来,太平道的计划是三头出击,齐头并进。张冲拿不准,就将诸多幕僚喊来到幕府。

    这一次是事关泰山军未来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主持各地的幕僚们都赶回了奉高,参加了这一次会议。

    与会的除了各级主将如关羽、张旦及其他部将,有名有姓的幕僚也都来了。度满带着吴观、单鸣从泰山而来。单鸣就是那个在东平陵城楼上放绳救了张冲等人性命的唐周学生。后来他入山后就跟着吴观负责山里的宣义事,这次他也随度满出山,听这次大会。

    然后还有陶暗随着张冲返回奉高,他虽然是新人,但张冲很看重他,所以直接就让他参加了这次大会,可谓一跃而为泰山军核心幕僚。

    最后就是留守在奉高的诸多幕僚,首席军事何夔、军法曹长赵达,记室史范常、主薄严庄、书记高升,泰山郡太守蔡邕、以及郡丞诸葛珪。此外,蔡邕的两个学生,阮瑀、路粹作为书左记录。

    张冲望着堂内勇将云集、谋士如雨,内心感慨,自己这家底就算不能和汉庭比,也可比一郡之诸侯了。

    张冲在讨论张角送的信之前,有一件大事要做。

    他令人去做两面大旗:

    一面是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左边写「耕者有其田」、右边写「劳者食其力」,此旗便是他们泰山军的信仰大旗,也是他们泰山军的口号和理想。然后一面绛红大纛,上书「冲天大将军」,此为他们泰山军之号旗,全军之大纛。….

    等大旗立完,张冲又给二校尉麾下十部将,以及自己军本部三部授旗,因为自此以后,他们泰山军就要恢复太平道的序列,就要打太平道的杏黄旗。

    除了这些老牌营部,还有三个新部,分别是奚慎的鲁山营、李弼的沂山营、王罕的来芜营,每营兵皆五百。这三部都是三月两河之战后编练的,里面也就奚慎的鲁山营编的比较早,但也不过练了半年左右。

    等换旗、升旗、授旗仪式过后,众军吏和幕僚安坐草席,听张冲讲这次所议的事。其实不用张冲讲,这些悍将们都知道这次所讨论的必然是重要的,没看到万年守后方的军副杨茂都来奉高参会了吗?

    张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石破天惊:

    「太平道在四月起兵了,现在大贤良师要我们北上过黄河,到邺城与他团营。」

    简单一句话说了两个重要消息。

    太平道起义,与总教团营。

    先说第一件事,实际上大伙对太平道要起义的事情是有准备的,因为这段时间随着他们在汶、泗两河之间穿插,已经在整个鲁中南地区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现在汉庭各方面的主将皆采取守势,并不断从中原各处掉兵,可以说极大减轻了中原太平道的压力,太平道不可能不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的。

    但等张冲说原定要在京都发动斩首的太平道因为唐周出首,除马元义逃脱外,余者皆被辟于大市,众将不由狂骂唐周狗奴。这人害他们泰山方不够,还敢出首告密,都嚷嚷杀到京都,炮烙唐周,为死去的同道复仇。

    而等到张

    冲将天下太平道蜂拥而起的形势和众将一一叙说后,在场将领们纷纷把臂高呼,除了类关羽、杨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