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被边上的张恭拦住了。

    见到自己等人的样子,庞延恍然:

    “我如今算是明白了,人胡帅不北上还是真的没错。就我军这种不和,上赶着去太原,也是去送死啊。”

    此言一出,在场人皆窘迫,之后又无言以对。

    看来这个先帝之恩,是真的要日后再还了。

    ……

    雍州西园将在争吵,益州西园将也在嘀咕,显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反倒是李傕他们这些凉州腹心却心大,自觉事情就这样了,然后各回各营喝酒去了。

    于是,偌大的军帐中,只有胡轸心情沉重,对接下来的战事感到迷茫。他在帐内彷徨许久,心里感叹要是贾诩能在这里就好了。

    他反复思量了一会,最后还是没什么头绪,就准备去睡觉了。这几日他鞍马劳顿,又为军略发愁,这觉就少了。

    如今既想不出所以然,不如去睡。

    但就在他的头都要靠在床上的时候,辕门外响起一阵急速的跑马声,接着就是一阵脚步声一路传到了中军大帐外。

    片刻,帐外响起一阵报声:

    “大帅,加急军情!”

    胡轸赶紧合衣起身,然后接见了使者。

    来人是后方的王昌派来的,过来送一份加急。

    胡轸纳闷,不知道王昌有什么什么急事,皱着眉就看这急书。但哪知,这书越往后看,他的眉头就越往上,最后看完后更是大喜,高叹:

    “我有王子畅,无忧!”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王昌写的一封军略。

    在胡轸他们得到丁原的求援信前,王昌就从自己的情报网络得到了太原被围的消息。

    之所以他能比胡轸的消息还快,就是因为王昌从私人的商旅口中获得了。自王昌镇守临沂,他就知道自己的将来一定会面临大兵压境的结局。

    而这个威胁来源,他也知道,必然就是北面的并州。倒不是他料事如神都预判了泰山军会从代地南下。而是以临沂这个位置来论,能产生威胁的就是太原方向下来的大兵。

    所以,自镇临沂后,他就依托此地发达的枢纽作用,在往来的商旅间安插谍报。尤其是从太原到临沂的这段路,更是侦查的重中之重。

    也正是靠着真实且及时的情报,王昌比胡轸更清醒如今的局势危急。

    为此,他写了这封军报。

    军报的内容是王昌对如今局势的对策,全文围绕着一点,那就是全面放弃并州,依托于汾水,以要地要隘为依托,构建防线。

    其中王昌专门提出了他所构建的两座砦壁。

    一座是玉璧,一座叫柏壁。

    其中玉璧位于临汾西南十二里的峨嵋坡上,处在汾河南岸渡口。此壁本是王昌预防备白波贼南下河东,威胁到安邑盐池所修建的砦壁,因其险要,为王昌所看重。

    另外一座叫柏壁。

    此砦还没有落成,是王昌后面预想中修建的,其地点打算设置在临汾东南二十里处,也处在汾河南岸渡口。

    王昌在临沂这段时间明显是下过苦功的,这两座砦壁选址都非常考究。

    在泰山军突破雁门关后,王昌就意识到临沂必有一战。而从太原南下突破进入关中,有两条要道。

    而玉璧和柏壁就一西一东分别扼守这两条道。

    理论上,王昌当然是将这两壁都修好的,但奈何他毕竟只是临汾的都尉,而不是河东太守,其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所以他就先决定修玉璧。

    王昌判断,如果泰山军真南下至临汾,那走西边道去龙门的可能更大。因为东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