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嗯,这可能是个信号……看起来也该敲打敲打他们了。去把朝鲜的档案拿来,唤总参谋部参谋进宫议事!”关于朝鲜的问题洪涛一直都在关注,但一直也没打算动手。

    怎么说呢,这个国家偏居一隅,物产匮乏,在自己的计划中没什么大战略价值。尤其是在目前手中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它大动干戈不值当。可不理不睬吧,它还总是不太安分,很有点鸡肋的意思。

    这次女真大败的消息传到朝鲜,朝鲜国王反应真快,马上派使节入京求见。来干什么的洪涛心里明白,根本没打算见,干脆派王安去听听,结果却听到点意外的声音。

    做为使节,通常不会和外国大臣聊本国朝堂里的恩怨,只要聊了必然是有所图。那这位礼曹参判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光猜没用,得通过手里有的资料仔细分析。

    朝鲜做为大明藩属国,在王族、官制方面是有严格礼法的,不能僭越。它的君主不能称皇帝,只能叫国王,尊称殿下,自称寡人。

    国王的正妻也不叫皇后,只能称王妃,尊称中殿娘娘。王位继承人不能叫做太子,而是称为世子,尊称邸下。国王的其他儿子,统称大君。

    在国王下面最高行政机构是议政府,长官叫做领议政,品阶为正一品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别称上相、首揆、领阁。

    “总百官,平庶政,理阴阳,经邦国”在朝鲜律法中对领议政是这么描述的,从字面上看应该比明朝内阁大学士职权大,有点像唐宋时期的宰相。

    领议政下面设有左议政和右议政,合称三公大臣。在朝鲜只有顶尖的官员才能被称作大臣,这一点有点像宋朝的相公。

    议政府下面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其长官称判书,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尚书。副职称参判,相当于大明六部的左右侍郎。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检察谏议的机构司宪府和司谏院,以及为国王起草旨意的承政院等等。大致上明朝有什么机构,朝鲜也弄一个,再换个名字。

    现在朝鲜的国王汉文名字叫李珲,早年受封光海君,是朝鲜第十四任国王宣祖李昖的庶次子。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李珒,是国王的庶出长子。

    如果按照礼法,临海君李珒才是合法的朝鲜世子,但是由于日本对朝鲜的突然侵略,宣祖李昖在逃离汉城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把次子光海君李珲立为世子。

    之后临海君李珒去咸镜道募军勤王,结果当地土官哗变把他抓住送给了日军将领加藤清正。后来明军入朝,日军被迫退到了釜山一带,三方开始议和。按照大明朝廷的议和条件,日军必须要把俘虏的临海君和顺和君释放。

    但迎接临海君的不是故乡和亲人,而是冷冰冰的牢狱。光海君李珲以谋反罪把临海君李珒给抓了起来,关入大牢。

    按照汉人王朝的惯例,这场宫斗戏到此就应该完结了,胜负已分。至于说临海君是不是不学无术、残害百姓、勾结倭寇,那还不是谁赢了谁编呗。

    可是这场宫斗戏放在朝鲜,还就不能随随便便完结。光海君也不敢杀掉临海君自称国王,因为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不光国王登基需要大明朝册封,就连立世子也得由大明朝廷同意才算数。

    景阳四年(1608),朝鲜国王宣祖李昖病死了,光海君李珲继位。十天后以谋反的罪名将临海君李珒逮捕,并流放乔桐岛。

    为啥没有直接杀了呢,因为害怕大明朝廷怪罪。前面不是说了嘛,朝鲜是大明番薯,更换领导人必须得到大明朝廷的首肯。在被认可之前,不敢杀更符合继任规则的临海君李珒。

    大明礼部在接到朝鲜的通报之后,果然不同意让光海君李珲继位,因为不合礼法。朝鲜给出的解释是临海君李珒有病,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没法继承大统。

    当时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