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催促声不绝于耳,士兵们纷纷将开始整齐队列,将矛头指向北方。

    便在这个时候,雷鸣般的铁蹄声音呼啸而来,仿佛地动山摇一般要将前方的一切碾为齑粉。

    曹操亲领骑兵,已经追至紫云山一带,这里对于骑兵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地方,因为官道比较狭窄,沈晨军的左侧,曹军的右侧就是紫云山,一片伏牛山余脉。

    而沈晨军的右侧,曹军的左侧,则是一片旷野,有农田有村庄有丛林,虽然也有部分草地,可阡陌交错的田地还是给予骑兵快速进攻造成很大影响。

    中原腹地即便是一片平原地区,也会因为农耕文明的开垦而给骑兵造成一定麻烦。后来无数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一点。

    此刻曹军骑兵如一朵阴云一般压来。

    沈晨就在紫云山脚下一处小山坡上观望,远远看到北方的地平线上先是冒出一个黑点,然后是数十个,上百个,最后变成了密密麻麻一排,像是把整个地面都占满,一直到二里外才停下。

    没有人动。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极为沉默的对峙,原本嘈杂的马蹄奔跑声,高昂呼啸声,大地轰鸣声,渐渐平息,除了偶尔甩着尾巴的战马发出声声嘶鸣以外,空气都安静下来。

    黄门亭最前排的士兵们一个个都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平日里再如何训练,真正到了战场上,正面遇到敌人大股骑兵部队,心里发虚肯定是有。

    而在这种紧张的对峙当中,沈晨军率先打破了这种沉默。第一排的士兵忽然接到了一个命令,要他们从左右两边往后撤离,往后排去。

    士兵们顿时松了一口气,立即整列开始往后跑,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不断地以前排继续保持战斗姿势,然后向后挪移的姿态向后撤退。

    三千人本来就不多,后世随便一个初中高中四五千学生开大会的时候,队伍都比他们密集。

    只是因为要分开站列,所以占据的面积还是不小,约大半个操场的面积。

    而最前排的士兵一般只有二百来人,这种小规模的快速移动不仅保持了高效率,而且还让敌人骑兵难以直接进攻,一旦他们动手,其他列队的士兵就能作战。

    见到此情形,远处的曹操挥手道:“放箭!”

    “放箭!”

    传令兵大声喊道。

    呼啦啦上千骑士将悬挂在马身侧的弓箭取下,然后策马向着沈晨军方向疾驰。

    严格来上骑射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比如最著名的胡服骑射,但问题在于缺少马鞍和高桥马镫,是不可能做到一边骑马一边射箭的。

    这种人需要极高的骑术,还需要高明的技巧。整个三国正史记载,也就只有刘备、董卓、公孙瓒、吕布等少数从小生长在边疆地区,马术极为强悍的将领能够做到,普通士兵根本不行。

    因此这些人基本就是骑马冲过来,然后到了离沈晨军大约一箭之地的位置,开始拉弓放箭。

    问题是这跟双方对射也没啥区别。

    李陵五千人,在山脚驻扎,靠着弓弩和盾牌,压着三万匈奴骑兵打,然后在八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之下,且战且退,打了几天几夜。

    要是换成有马镫、有重铠的重骑兵冲撞,李陵大抵早就凉了。

    由此可见汉代骑兵除了机动性外,战斗力跟步卒没啥区别,只有特别猛的猛将,才能够驾驭得了。

    眼见对方并不是拿长矛马槊发起冲锋,而是手拿弓箭向着这边冲来,显然是打算放箭,黄门亭士兵阵中一片骚乱,军官们不断呵斥才安静下来。

    沈晨立即喝道:“长矛手后退,刀盾手向前,弓弩手准备!”

    三千黄门亭士兵是以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