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知道?”

    有人撇撇嘴:“昨日我就知道了,左将军现在在榆林。”

    荣彬说道:“不是这个,今天早上我隐约听见我父亲在厅内和朋友商议,说是沈晨到鄢陵了。”

    “什么?”

    众人都大吃一惊,说道:“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

    荣彬道:“这都是亲耳听见的。”

    有人狐疑道:“不是你听差了吧,又或者在说什么戏言,造谣传出去,你父亲都保不住伱。”

    “绝非戏言,也没听差了。”

    荣彬皱眉道:“何况你怎么知道这事不能有假?”

    那人一时迟疑。

    他是光禄勋桓典的幼子桓康,就是曹爽那位智囊桓范的弟弟,他爹虽然没啥实权,但他现在刚好担任尚书令史,荀彧每次写书信,只要他当值的时候,书信传递出去都要经过他的手,知道一些内幕消息。

    所以桓康是知道荀彧已经把任峻调到鄢陵来的事情。

    不过他们这些人也知道哪些消息该说哪些消息不该说,都是在自己小圈子里流传,而且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机密事情即便是晓得,也不会大肆宣扬出去。

    因此他在犹豫要不要说。

    有人说道:“季宁,你前两日在当值,莫非是有什么消息?”

    “我今日没有当值,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呀。”

    桓康苦笑了道:“而且有些话,你们也知道不能随便乱讲,上面会怪罪。”

    “都是自己人,私底下”

    几个好友正劝着。

    隔壁桌忽然有人道:“昨天大火你们知道吗?”

    “什么火?”

    “洧川大火呀,我昨夜刚好从鄢陵回来,看见北面洧川方向大火漫天呢。”

    “真的假的。”

    那桌人都是小声嘟囔。

    但桓康却已经骇然色变,回过头找到那人,走过去拉住他道:“什么时候的事?”

    那人吓了一跳,见对方穿着华丽腰上还用墨绶挂着铜印,知道是个六百石以下小官,招惹不起,便连忙把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此人是个商贾,四处奔波走货,最近战乱,粮价紧缺,鄢陵周边有大量屯田户,当时曹操对屯田户的剥削还不算严重,双方是五五开分配粮食,收获后屯田民还有一点余粮。

    于是这人就去鄢陵收购了一些粮食回许都准备贩卖,赚一点差价。没想到昨天回来的路上,见到远处滔天大火,漫天的火焰几乎染红了整片天空。

    汉代的山火和林火非常常见,整个东汉有记载的大火就多达一百余起,没有记载的更是数不胜数,时人都习以为常。

    虽然不知道起火原因,但毕竟没烧到自己身上,因此这商贾就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刻被桓康听见,得到了这个消息,等他回到自己桌案上的时候,整个人的脸色已经是惨白,荣彬等人一脸诧异,问道:“季宁,到底发生了何事?”

    桓康沉声道:“看来君谦说的消息是真的了.我前日当值,令君写信让任将军调防许都,昨日洧川大火,又有沈晨到鄢陵的消息恐怕,任将军已是全军覆没,那沈晨,三临许都了!”

    众人张大了嘴巴,已是不知所措。

    .

    .

    十月二十七日,官渡前线。

    曹操倒是还不知道消息,因为许都离官渡有将近一百公里,就算快马也得中途补给。

    之前许都和官渡之间通信是许都——鄢陵——尉氏——官渡这样。

    中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