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门亭东面略微有些破败的亭舍内,沈晨与邓茂沈先两位宗族代表和刘备糜竺道别。

    这些日子刘备经常来黄门亭与沈晨聊天,有时候会聊天下大事,有时候也会聊生活琐碎,也正是这个时期,让刘备明白了什么叫生产力,什么叫劳动力,学会了不少新的词汇。

    等到上午日出末刻,天色刚刚大亮的时候,从日出初时就起床的黄门亭乡亲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于亭舍附近集合。

    大大小小无数车辆堆积在道路上,鸡鸭牛犬猪羊等牲畜能卖的就卖了,不能卖的就杀了熏制成腊肉,除了牛这样的生产力工具以外,牲畜尽量能不带就不要带。

    所以整个队伍还算干净整洁,没有什么牲畜粪便导致臭气熏天,在族丁们的维持下,秩序也得到保障。

    老弱妇孺坐中间的马车,后面有沈真等族丁殿后,前面则有邓昭等人开道,他们甚至还把全族的十几匹驽马聚集起来,准备了一点骑兵护卫在四周。

    看着这个井然有序的迁移,没有太多的累赘和臃肿,只为效率服务,刘备感慨道:“小先生,即便是迁移,你也做得真好。”

    “谢谢玄德公夸奖,乱世已无王道,我也是迫不得已,此去荆州,我会多读书,多学习兵法韬略。”

    沈晨笑着回应,他意识到自己很多不足,穿越者带来的历史记忆确实对他很有帮助,但历史就是历史,若将来发生了改变,那他就什么都做不到了。

    可是行军打仗,且还是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打仗,就绝不会因为他是穿越者而拥有巨大优势,反而是让他深刻明白自己的浅薄。

    所以这次去荆州,除了避祸以外,沈晨也一直在思考和谋划许多事情,要学会兵法韬略,学会练兵,学会种田,什么都得学,如饥似渴,才能够在这样的乱世寻到一块立足之地。

    刘备赞赏道:“正是因为小先生如此的好学,或许才有这般早慧。可惜我早年就不喜读书,曾经师从于大儒卢公,却整日荒废度日,若那时我勤学苦功该有多好。”

    沈晨笑道:“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志气和学习的态度,才是人生的态度。不管多少岁都可以学习,学无止境嘛。”

    “好一个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刘备闻言非常高兴,这句话令他感觉到很舒服,因为他就是一个充满志向的人。

    沈晨又说道:“君在徐州,此地虽是困龙之局,但未尝没有生路。还请玄德公好好经营,亦或许能在中原称雄。陶公年迈,不能坐镇,正需要公来大展拳脚。”

    “我知道了。”

    刘备点点头,这些日子陶谦又提出要把徐州让给他,陈登糜竺等人也十分赞同,但他还是拒绝了,实在不能因为陶谦病重而趁人之危。

    同时这段时间与沈晨交谈,也了解了徐州面临的处境,即便他坐上了徐州牧这个位置,也没有信心管理好它。

    不过之前沈晨还是留下了方向,就是先从内部开始清理,首先是要恢复民生,然后是把琅琊打通,与北海的孔融互相扶持,等到一步步解决内忧的时候,再处理外患。

    当然。

    刘备肯定也不会想到,这个方法是没错,问题是袁术可不会给他留时间,因此只能说沈晨也确实教给了他方式,却没办法告诉他袁术今年年底就会来袭击徐州了。

    沈晨又道:“我听闻当初玄德公救援北海,是因为一位勇士一人杀出黄巾重围前往平原请援,公何不请文举公遣他过来,这必是一位好帮手。”

    “子义确实勇猛,我到时书信一封给文举公,看他愿不愿意过来。”

    “那就好,以后公在徐州,还请多加小心呀。”

    “放心,我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